[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8149.5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2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超伯 |
主分类号: | F02B37/00 | 分类号: | F02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属于增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现有的汽车发动机普遍采用传统的进气方式,进气量不足,燃料雾化不充分,燃烧不完全,因而发动机的动力不高、难以提速、噪声也大,燃料的利用率较低,排出的黑烟很多,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如何增大发动机的效率,并且减少尾气的排放是摆在汽车工业领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能够有效利用进气拉力来增大发动机效率的涡轮增压器。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器包括转筒、支撑架、转轴和扇叶,各部分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如下所述:
1、转筒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支撑架设于转筒的内壁中部,支撑架中部开有中孔;
2、转轴和扇叶位于转筒内部,转轴插入支撑架的中孔内,转轴一端是与转轴连体的堵头,另一端具有外螺纹;
3、两个扇叶分别套在转轴的两端,两个扇叶的内侧面分别紧贴支撑架,在转轴上扇叶的外侧面从内向外依次套有弹性垫片、螺母和自锁螺帽,螺母位于弹性垫片和自锁螺帽之间;
4、在转轴上紧贴支撑架的位置设有向下凹陷的环形的卡槽,防止转轴脱出的卡簧位于所述的卡槽内。
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有三个支撑腿,支撑腿互相呈120°角均匀分布在中孔的周围,支撑腿的末端与转筒的内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具有以下的优点:
1、结构简单实用,安装固定方便;
2、弹性卡簧将转轴卡紧,避免了转轴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脱出;
3、在转轴的一端设有半圆形的T形头作为堵头,转轴的另一端设有弹性垫片、螺母和自锁螺帽,能够将扇叶牢固的固定在转轴的两端,防止扇叶的脱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轴、扇叶、弹性垫片、螺母、自锁螺帽和卡簧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筒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转轴、11为卡槽、2为扇叶、21为堵头、31为弹性垫片、32为螺母、33为自锁螺帽、4为卡簧、5为转筒、6为支撑架、61为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进行描述,目的是为了公众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内容,而不是对所述技术内容的限制,事实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精神实质内,对所述增压器结构的改进,包括对相应元件的增减和替换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之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包括转筒、支撑架、转轴和两个扇叶,其中,如图1所示,转轴1和扇叶2位于转筒5内部,转轴1插入支撑架6的中孔61内,转轴1的一端具有凸出的堵头21,另一端具有外螺纹,两个扇叶2套在转轴1上,扇叶2的内侧紧贴支撑架6,在转轴1上扇叶2的外侧依次套有弹性垫片31、螺母32和自锁螺帽33,扇叶2固定在支撑架6和弹性垫片31之间,螺母32位于弹性垫片31和自锁螺帽33之间,将扇叶2固定在转轴1上,并且使得扇叶2紧贴支撑架6,防止扇叶2在高速转动过程中脱出,在转轴1上紧贴支撑架6的位置具有向下凹陷的环形的卡槽11,防止转轴1脱出的卡簧4位于所述的卡槽11内,支撑架6位于卡簧4和扇叶2之间,卡簧4避免了转轴1的脱出,安装后的涡轮增压器如图3所示。
如图2所示,转筒5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支撑架6设于转筒5的内壁中部,支撑架6中部开有中孔6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设有三个支撑腿,支撑腿互相呈120°角均匀分布在中孔的周围,支撑腿的末端与转筒的内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具有加工制作容易、功能稳定可靠的优点,能够有效的将气流形成涡流,加大进气量,提供流速,达到涡流增压,使燃料充分雾化、燃烧充分,做功强劲,也减少了尾气排放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超伯,未经杨超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8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