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散体材料流动压力的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2083.0 | 申请日: | 201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3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N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散体 材料 流动 压力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体材料体系在荷载作用下流动与破碎过程中材料整体的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以及散体材料底部某一区域应力变化情况检测的试验装置,并且可以通过筛分设备得到散体材料破碎后的尺度分布情况。
背景技术
在散体颗粒接触力检测的试验研究中,目前常用的接触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电子天平称重法和复写纸压痕方法。
电子天平称重法是利用探针接触底层颗粒,通过电子天平的读数确定颗粒对底层的压力,平行移动探针可得到底层各个颗粒对底面的压力大小。虽然电子天平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测量过程中需要移动装置位置,不可避免的底层颗粒会与接触面产生摩擦,从而导致颗粒内部力的重新分布,影响检测结果。
复写纸压痕法就是在颗粒底层与支撑面之间分别铺上显色灵敏的复写纸和白纸,在外力作用下,底层颗粒通过挤压复写纸,而在白纸上形成大小不同和颜色深浅不一的压痕,通过标定可以确定接触形变和法向力大小。但是由于复写纸的灵敏度有限,当颗粒受力较小时很难在白纸上留下清晰地痕迹,所以仅在颗粒体系受较大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该方法才能测量接触力。
另外,在散体材料体系在荷载作用下流动与破坏过程中,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无法测量颗粒体系底部某个区域应力变化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的,突破了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的散体材料流动压力测量的实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测量散体材料流动压力的试验装置,包括夹具、下承压板、压块、上承压板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夹具整体为圆柱形,其上半部分内壁直径大于下半部分内壁直径,夹具筒壁下部对称开有大小相同的通孔;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夹具的底部,该压力传感器的接线口与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下承压板固定于夹具内,其直径方向上开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柱形通孔,该两个通孔关于下承压板的圆心对称,其内部分别设置压块,该压块的下部插入压力传感器插槽内;所述上承压板位于夹具的上半部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夹具为钢制材料,其外壁两侧对称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所述压块包括两个圆柱形钢块,其上部钢块直径大于下部钢块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承压板包括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分为底部带有螺纹的螺栓杆,下部分为中心设有螺纹孔的圆柱形钢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并且可以重复应用,突破了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能够准确测量散体材料在荷载作用下流动与破坏过程中,材料整体的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以及散体材料底部某一区域应力变化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承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承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1 夹具 、2 下承压板、3 通孔、4 压块、5 上承压板、6 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测量散体材料流动压力的试验装置包括夹具1,下承压板2,通孔3,压块4,上承压板5,压力传感器6,夹具1整体为圆柱形,其上半部分内壁直径大于下半部分内壁直径,夹具1筒壁下部对称开有大小相同的通孔3;压力传感器6位于夹具1的底部,该压力传感器6的接线口与通孔3的位置相对应,下承压板2固定于夹具1内,其直径方向上开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柱形通孔,该两个通孔关于下承压板2的圆心对称,其内部分别设置压块4,该压块4的下部插入压力传感器6插槽内;上承压板5位于夹具1的上半部分。
如图2所示,夹具1为一钢制无底无盖圆柱形桶,上半部分内壁直径大于下半部分内壁直径,在下半部分对称设有两个通孔3。
如图3所示,上承压板5包括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分为底部带有螺纹的螺栓杆,下部分为中心设有螺纹孔的圆柱形钢块。
如图4所示,下承压板2为一圆柱形钢块,在其直径方向开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柱形通孔该两个通孔关于下承压板2的圆心对称。
如图5所示,压块4包括两个圆柱形钢块,其上部钢块直径大于下部钢块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2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面泵浦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结构
- 下一篇:一种穿孔斜底炉的新型隔热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