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碰撞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9163.4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1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蔺新轲;吴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B60R21/0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碰撞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在国内的保有量不断上升,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必要交通工具。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中,如能准确地判断该交通事故的强弱,通过碰撞传感器发出信号,使ECU(电子控制单元)准确判断,则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避免发生安全气囊的误爆或者需要保护时气囊不爆的情况发生。
在传统的用于感知车辆碰撞强度的机械式碰撞传感器中,普遍使用的是摆式装置,采用一摆式组件,该摆式组件被设计成当受到外部冲击时,摆动件绕转轴产生摆动,当其摆动的程度超过预设的阈值时,会推动两接触片之一,使得两接触片相互接触,由此产生相应的传感信号。
但是这种摆式组件包括多个零件,结构相对复杂,且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对摆动件的设计要求以及设计精度相对较高。
目前,还有一种碰撞传感器,包括有滑动轴,质量块以及可动组件,其中,所述的滑动轴穿过可动组件的两片金属片中的长条形孔,所述的两片金属片的其中之一与质量块相接触,所述质量块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滑动轴上,所述的滑动轴固定于一滑动轴支架上。
但是这种碰撞传感器同样是零件较多,结构相对复杂,并且对装配精度的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碰撞传感器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碰撞传感器。
一种碰撞传感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空腔,其中,所述碰撞传感器还包括发光单元、用于感应发光单元所发射的光并产生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单元、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和光电转换单元之间用于遮挡和导通发光单元和光电转换单元之间的光线的遮光单元以及用于使遮光单元从导通位置回位到遮挡位置的回位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光电转换单元、遮光单元和回位单元均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为光电二极管。
所述盒体还包括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设置有分隔板。
所述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相对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空腔内的同一径向方向上。
所述遮光单元为遮光板,所述遮光板滑动安放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之间,所述遮光板上设置有便于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的通孔。
所述回位单元为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分隔板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遮光板上。
所述碰撞传感器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密封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处。
所述遮光板呈T形,所述遮光板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的两端均与第一空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水平部上,弹簧抵靠在竖直部上。
所述碰撞传感器还包括电路板和接插件,所述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安装在第二空腔内,所述接插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处,所述接插件的插针与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设置了发光单元、光电转换单元和遮光单元,当车辆碰撞时,遮光单元在惯性作用下移动,从而使得发光单元所发射的光照射到光电转换单元,光电转换单元产生电信号并发送给相应的ECU,ECU进而输出控制信号。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利用了遮光单元遮挡或停止遮挡发光单元发射到光电转换单元的光,不需要复杂的机械结构,从而有效简化了结构使得碰撞传感器结构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碰撞传感器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碰撞传感器,包括盒体6,盒体6包括第一空腔15,其中,该碰撞传感器还包括发光单元9、用于感应发光单元9所发射的光并产生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单元5、可滑动地设置在发光单元9和光电转换单元5之间用于遮挡和导通发光单元9和光电转换单元5之间的光线的遮光单元10以及用于使遮光单元10从导通位置回位到遮挡位置的回位单元3,发光单元9、光电转换单元5、遮光单元10和回位单元3均安装在第一空腔1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91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线传导发散装置
- 下一篇:天花板凿孔电子避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