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坠落缓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7271.8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8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新 |
主分类号: | B64D45/06 | 分类号: | B64D4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坠落 缓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飞行安全装备,特别是一种当飞机失去动力而急速坠落时的缓速装置及其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当飞机失去动力时,就只能靠滑翔反回地面机场。但有时事出突然,来不及滑翔反回地面机场,而是急速坠落,就很难免除机毁人亡的事故发生。
再说,为了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也作出了不少探索,如减轻飞机自身的重量、改良飞机的质量、提高飞机的滑翔性能等一些改良措施,但效果甚微,没有起到决定性的效果。飞机的飞行事故还是时不时地发生,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消除上述危害,目前已研制出了其他形式的飞机,如旋翼式飞机、垂直起降式飞机等,但到目前为止,由于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效率低、费用大和在根本上没有解决安全等问题,所以还难以被广泛使用。
因为传统的飞机是靠气流的升力升上空中的,因而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来维持飞机的升力,一但飞机失去动力,将面临着急速坠落的危险。如果向飞机提供一个降落伞,体积肯定是庞大无比,也是不现实的选择。也有人偿试给乘客配备降落伞,但降落伞的使用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方可使用,而不是一般人员能够使用的,因此,这也是个不切实际的设想。
虽然现代高性能的飞机也相继出现,但其技术质量与安全性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也不能长效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安全装备,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涡旋的叶轮带动旋转的压气叶轮向下压气,而使飞机在失去动力时能够产生缓速的作用,进而使飞机缓缓降落,而不至于垂直坠毁。根据飞机的大小、重轻而设计缓速器的大小和个数,以支撑飞机的重量,以至使飞机在下坠时能够减低下降的速度,从而使飞机能安全地降落地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飞机坠落缓速器,其包括涡旋叶轮毂、设于该涡旋叶轮毂上的涡旋叶轮片、上端与涡旋叶轮毂连接的涡旋叶轮轴,该涡旋叶轮轴的下端与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齿轮连接;还包括一设于所述涡旋叶轮毂下方的由压气叶轮毂和向下压气的压气叶片构成的压气叶轮、上端 与所述压气叶轮毂连接的空心的压气叶轮轴,该压气叶轮轴套于所述涡旋叶轮轴之外,压气叶轮轴的下端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连接,而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固定。
其中,所述的涡旋叶轮片可以为固定式,也可以为收缩式。
当飞机失去动力时,由驾驶员按压飞机坠落缓速器起动按钮或当飞机机载电脑检测到飞机的下坠速度超过设定值时,就会起动飞机坠落缓速器,使其伸出机体,并张开涡旋叶轮片与压气叶片,涡旋叶轮片受飞机下坠时产生的气流而旋转,又通过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带动压气叶轮反向转动,进而产生一股向下的气流,抵消一部分下坠的力量,使飞机下坠的速度得到减缓,可以减轻事故的伤害程度,甚至达到没有伤害的程度。飞机坠落缓速器设计为纯机械式,而不需要电动或液压传动等方式带动旋转,而是靠飞机本身下坠时产生的气流带动旋转运动,并能随着下坠的速度越快而产生越大的压气力,因而更加减缓了飞机下坠的速度。由于此设备为全机械式设计,因此,在没有任何动力源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了本设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有飞机坠落缓速器的飞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有飞机坠落缓速器的飞机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飞机坠落缓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的2是表示飞机机身示意图。由于本设计的飞机坠落缓速器可以用于各种飞机,这里只能用一种飞机机身作一说明。图中的3为飞机坠落缓速器安装在飞机机身上的示意图,平时不使用时,飞机坠落缓速器隐藏在机身内部,并不会对飞机的飞行产生阻力。根据飞机的重心与重量,计算出用于安装飞机坠落缓速器的位置,以便于更优化地起到缓速的作用。图中4为飞机机身的缩展板,当需要使用飞机坠落缓速器时,控制器控制缩展板自动打开,以便于飞机坠落缓速器伸出机身外。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有飞机坠落缓速器的飞机的正视图。
此图在图1中已作了说明,在此不于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新,未经陈志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72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