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边缘场切换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1941.1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9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容秀;崔荣锡;金东熙;文教浩;金哲泰;崔圭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68;H01L21/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钟强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边缘 切换 液晶 显示装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缘场切换(FFS)-液晶显示(LCD)装置的制造方法,尤 其涉及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和宽视角的FFS-LCD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信息显示器的关注和对便携式信息媒介的需要增加,对替代传统显 示装置阴极射线管(CRT)的平板显示器(FPD)的研究和商业化正活跃地进 行着。这些平板显示器中的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用来通过利用液晶(LC) 的光各向异性来显示图像。由于优越的分辨率、彩色再现特性和图像质量,LCD 装置正被活跃地应用于笔记本、桌上型监视器等中。
LCD装置包括:滤色器基板、阵列基板、和夹在滤色器基板和阵列基板 之间的LC层。
下面,将参照图1更加详细地解释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意性图示现有技术的LCD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1所示,LCD装置包括:滤色器基板5、阵列基板10、和插在滤色 器基板5和阵列基板10之间的LC层30。
滤色器基板5由如下组成:滤色器(C),由用来实现红、绿和蓝(RGB) 色的子滤色器7组成;黑矩阵6,用来将子滤色器7彼此划分并且遮蔽通过LC 层30的光;和透明的公共电极8,用来向LC层30施加电压。
阵列基板10由如下组成:多条栅极线16和数据线17,所述多条栅极线 16和数据线17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布置,以限定多个像素区域(P);薄膜晶 体管(TFT);开关器件,形成在栅极线16和数据线17之间的每一个交叉点 处;和像素电极18,形成在像素区域(P)内。
彼此面对的滤色器基板5和阵列基板10通过形成在图像显示区域的外围 上的密封剂(未图示)而彼此粘结,由此构成LC面板。滤色器基板5和阵列 基板10通过形成在滤色器基板5或阵列基板10处的粘结键而彼此粘结。
通常通过驱动沿垂直于基板的方向的扭曲LC分子的扭曲向列(TN)方法 来驱动LCD装置。然而,TN方法具有的缺点是LCD装置具有90°的窄视角。 这是由于LC分子的折射各向异性导致的。更具体地说,当向面板施加电压时, 使沿平行于基板的方向取向的LC分子沿垂直于基板的方向重新取向。
为了解决这个缺点,已经提出了通过沿平行于基板的方向驱动LC分子而 能够将视角加宽到大于170°的角度的面内切换(IPS)-LCD装置。这将更 加详细地进行解释。
图2和图3是图示IPS-LCD装置的阵列基板的一部分的剖面图,示意性 地图示了边缘场切换(FFS)-LCD装置的阵列基板的一部分。FFS-LCD装 置通过使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边缘场穿透缝隙(slit),驱动设置在 像素区域和公共电极上的LC分子,从而显示图像。
在FFS-LCD装置中,在LC分子水平取向的状态下,公共电极形成在下 部,并且像素电极形成在上部。这会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产生电场,由此使 LC分子扭曲和倾斜。
图2图示了通过进行六道光刻工序(下文将称为掩模工序)来制造阵列基 板,图3图示了通过进行五道掩模工序来制造阵列基板。
参照图2和图3,在现有技术的FFS-LCD装置中,在透明的阵列基板 10上水平和垂直地布置栅极线(未图示)和数据线(未图示),由此限定像 素区域。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每一个交叉点处形成开关器件,薄膜晶体管 (TFT)。
TFT由如下组成:栅极电极21,连接到数据线;源极电极22,连接到数 据线;漏极电极23,连接到像素电极18。并且,TFT包括:栅极绝缘膜15a, 用来将栅极电极21与源极电极22和漏极电极23绝缘;有源层24,用来通过 提供给栅极电极21的栅极电压,在源极电极22和漏极23之间形成导电沟道。
通过欧姆接触层25n,有源层24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与源极电极22和 漏极电极23一起形成欧姆接触层25n。
在像素区域内形成公共电极8和像素电极18。公共电极8包括其中的多 个狭缝(8s),以便与箱形的像素电极18一起产生边缘场。
图2的像素电极18通过第一钝化膜15b的接触孔电连接到漏极电极23, 图3的像素电极18不用接触孔而直接电连接到漏极电极23。
图2的元件符号15c表示第二钝化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1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