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转向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9621.2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陈展;陈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夏烨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转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液压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车辆的转向装置通常采用电机进行驱动,但对于重型车辆,如起重机械或者坦克等车辆,由于车辆本身重量很大,用电机驱动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为此通常采用液压驱动。但是,现有车辆转向液压驱动系统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液压转向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转向机构,包括变量柱塞泵1.1、定量柱塞马达1.2、将变量柱塞泵1.1、定量柱塞马达1.2连接成回路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先导方向控制装置3;先导方向控制装置3由油缸3.1和方向控制阀3.2构成,所述油缸3.1的左侧油腔连通到方向控制阀3.2的E油口,油缸3.1的右侧油腔连通到方向控制阀3.2的F油口,方向控制阀3.2的G单独连接控制油路400或经单向阀连通补油泵6.1,方向控制阀3.2的H油口连通油箱,所述油缸3.1的活塞通过连杆拨叉装置控制变量柱塞泵1.1斜盘摆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液压转向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液压转向机构,包括包括变量柱塞泵1.1、定量柱塞马达1.2、将变量柱塞泵1.1、定量柱塞马达1.2连接成回路的第一油路100、第二油路200和先导方向控制装置3。
其中,先导方向控制装置3由油缸3.1和方向控制阀3.2构成,所述油缸3.1的左侧油腔连通到方向控制阀3.2的E油口,油缸3.1的右侧油腔连通到方向控制阀3.2的F油口,方向控制阀3.2的G单独连接控制油路400或经单向阀连通补油泵6.1,方向控制阀3.2的H油口连通油箱。
油缸3.1的活塞通过连杆拨叉装置控制变量柱塞泵1.1斜盘摆角,以驱动变量柱塞泵1.1中的斜盘倾斜反向和倾斜角度,实现改变液压油流向和输出功率。
先导控制阀3.2在开关控制下,通过其内阀芯的运动,可以分别实现两种连通方式,第一种是E油口和G油口连通,F油口和H油口连通,第二种是G油口和F油口连通,E油口和H油口连通。这样的话就可以通过改变油缸3.1内活塞的运动方向来实现变量柱塞泵1.1的换向,使回路中的液压油流向改变,进而使得定量柱塞马达1.2的转动方向发生改变,实现换向的目的。
在变量柱塞泵1.1上还并联一对相对设置的单向阀2.1,其中两个单向阀2.1的进油口相互连接并连接到油箱处的油泵6.1和低压安全阀8,两个单向阀2.1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一油路100和第二油路200。油泵6.1的出口处设有相互并联的过滤器6.11和单向阀6.12。
在变量柱塞泵1.1上还并联一对相对设置的单向阀2.1,其中两个单向阀2.1的进油口相互连接并连接到油箱处的油泵6.1和低压安全阀8,两个单向阀2.1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油泵6.1的出口处设有相互并联的过滤器6.11和单向阀6.12。
以上就是本发明的液压转向机构,其工作方式如下:
变量柱塞泵1.1在电机带动下进行转动,通过控制先导控制阀3.2可以控制液压油是进入油缸3.1的左侧油腔还是右侧油腔,从而变化油缸3.1内的活塞运动方向,进而驱动变量柱塞泵1.1中斜盘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这样就可以实现液压油是从左侧的第一油路进入定量柱塞泵1.2还是从右侧的第二油路进入定量柱塞泵1.2,从而控制定量柱塞泵1.2的转动轴的转动方向,进而达到转向的目的。
通过上述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液压转向机构仅通过一个控制先导阀、一个油缸、一个变量柱塞泵和一个定量柱塞泵就实现了转向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故障率低,能进行自我保护的优点。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9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机组的状态监测系统
- 下一篇:多工位双头数控平面钻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