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扫描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9507.X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5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夏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器 阵列 及其 扫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扫描线结构。
背景技术
现如今在显示领域中,AM-LCD(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作为主流产品被广泛的应用。其中,TFT 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AM-LCD中的一种。其具有性能优良、可大规模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以及原材料成本低廉等优点,将迅速成为新世纪的主流显示产品。
在TFT LCD的设计中,扫描线的fanout配线(扇形配线)区域的电阻设计非常重要。如果fanout中心和边缘的配线电阻差很大,则导致中心和边缘的扫描延时差异很大,从而使AA(Active Area,显示区域)区域对应的像素feedback(反馈)电压差异过大,最终导致fanout中心和边缘对应的区域亮度有差异,形成带状mura(显示器亮度不均匀造成各种痕迹),即水平条纹,也会出现flicker(闪烁)不均匀的问题。
由于,fanout的pitch(间距)影响fanout的宽度,而fanout的宽度则直接决定显示屏幕的大小。如附图1所示,在针对大屏设计时,空间充足可以使用同层的等电阻配线101。当对液晶显示屏的边框尺寸要求比较高时,没有空间做等电阻布线,需要用最小线宽和最小线距的同层金属进行布线。如图2所示,对液晶显示屏的边框尺寸要求更高时,用作扫描线层的G层金属线201和D层金属线202,双层金属交替走线。
但是,因为在AA区域内扫描线是用G层金属线201做的,如果用双层走线,则需要将AA区域以外的非显示区域内的一半扫描线由G层金属走线201换成D层金属走线202,如图3示出的不用换线的扫描线在AA区域边缘的截面图,图4示出的换线的扫描线在AA区域边缘的截面图。此时,ITO(透明电极)203通过通孔将G层金属线201和D层金属线202连接起来。同时,在图3和图4中示出了第一绝缘层204和第二绝缘层205。
但是,因为ITO方块电阻比较高,接触孔的电阻也不稳定,使相邻扫描线之间的电阻差过大,且使得在fanout的扇区比较大、线宽不能增加的情况下,造成相邻两条fanout线电阻差异过大,导致出现水平条纹的现象;同时,也会造成边缘和中心的fanout线的电阻差异过大可能超过2kohm(千欧姆),导致出现水平条纹现象。基于此,由于fanout线之间的电阻差异过大,导致出现水平条纹现象,最终将影响整个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扫描线结构,以解决现有扫描线的扇形配线之间的电阻差异过大,导致显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个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一种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扫描线结构,所述扫描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AA区域内以及AA区域之外的非显示区域的部分,包括:
依次交替排布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且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位于不同金属层;
所述AA区域内的第三扫描线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域的边缘内中断,在位于中断位置两侧的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和第三扫描线上分别设置一接触孔;
利用透明电极ITO,通过所述接触孔分别将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三扫描线电连接,以及第二扫描线和第三扫描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扫描线采用D层金属走线;所述第二扫描线和第三扫描线采用G层金属走线。
优选地,位于非显示区域边缘内的中断位置一侧的所述第一扫描线上设置有第一接触孔;
位于所述中断位置另一侧的第三扫描线上设置有第二接触孔;
所述第一接触孔与所述第二接触孔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ITO,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扫描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扫描线。
优选地,位于非显示区域边缘内的中断位置一侧的所述第二扫描线上设置有第三接触孔;
位于所述中断位置另一侧的第三扫描线上设置有第四接触孔;
所述第三接触孔与第四接触孔之间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ITO,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扫描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扫描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孔位于所述D层金属走线上,所述第二接触孔位于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域边缘内的G层金属走线上;
所述第二接触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孔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95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动信息的收集和显示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块白色的台球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