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甘草药渣中制备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组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56688.0 申请日: 2011-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2552239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1
发明(设计)人: 李宁;马忠俊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药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352 分类号: A61K31/352;A61K31/12;A61P29/00;A61P35/00;A61P35/04;A61P43/00
代理公司: 沈阳世纪蓝海专利事务所 21232 代理人: 谭琦
地址: 110016 辽宁省沈***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甘草 药渣 制备 肿瘤 有效成分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中从甘草药渣中制备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组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甘草(Licorice)又名甜草、蜜草、美草等,药用部分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的根及根状茎。甘草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蕴藏量大,药理作用显著,是我国最常用的药用植物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对象。同时,也正因为甘草的药理作用显著和用途广泛,导致甘草的需求量一直以来只增不减,因此,甘草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逐渐成为一大难题。目前,医药生产企业常采用水提、含水醇提、碱提等方法从甘草药材中提取甘草酸,提取后所剩余的甘草药渣通常作为工业废料弃去。对于甘草药渣这一工业生产废料的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进一步阐明,有利于解决工业上生产废物处理的难题,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甘草植物资源和保护生态环。 

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发现甘草药渣中富含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与甘草原药材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基本相似,同时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也有新类型的化合物产生。为了进一步阐明甘草药渣与原植物生物活性及物质基础的差异,我们以抗肿瘤、抗炎、醌还原酶诱导活性为指导,对甘草的药渣和原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甘草药渣总黄酮(由13种结构明确的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具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醌还原酶诱导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抗炎作用,可用于抗炎药物、抗肿瘤药物、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的开发和应用。 

基于此我们建立了从甘草药渣中快速、低成本的富集有效部位——甘草药渣总黄酮的方法,结合HPLC分析、检测,确定了13种黄酮类化合的结构和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明确了主成分的含量要求:甘草查耳酮A 含量>6%,甘草黄酮B含量>0.7%,α,2',4,4'-四羟基查耳酮含量>0.1%。因此,研制开发一种从甘草药渣中制备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组的方法及其应用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甘草药渣中制备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组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有效成分组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醌还原酶诱导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抗炎作用,可用于抗炎药物、抗肿瘤药物、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的开发和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从甘草药渣中制备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组,由13种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具有如表1中所示结构(其中甘草查耳酮A 含量>6%,甘草黄酮B含量>0.7%,α,2',4,4'-四羟基查耳酮含量>0.1%): 

表1 甘草药渣有效成分组组成

从甘草药渣中制备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组的制备方法一,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干燥甘草药渣,粉碎后经溶剂提取法,采用60%-100%的乙醇或甲醇提取,减压回收提取液得粗提物;

(2)粗提物用蒸馏水混悬得到提取物混悬溶液,依次用石油醚或环己烷、乙酸乙酯萃取;

(3)步骤(2)所得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法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或石油醚/丙酮混合溶剂梯度洗脱;

(4)上述步骤(3)中所得流分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甲醇/水或乙醇/水为流动相洗脱,得到有效成分组;

萃取溶剂与提取物混悬溶液体积比为1:3-3:1,萃取次数为2-5次;硅胶柱色谱洗脱溶剂为10:1-1:2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或石油醚/丙酮;聚酰胺柱色谱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醇/水,从甲醇/水或乙醇/水混合溶剂比例为1:9-9:1,甲醇/水或乙醇/水混合比例为3:7-6:4部分得目标有效成分组;

从甘草药渣中制备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组的制备方法二,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干燥甘草药渣,粉碎后经溶剂提取法,采用60%-100%的乙醇或甲醇提取,减压回收提取液得粗提物;

(2)粗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纯化,依次用甲醇/水或乙醇/水洗脱;

(3)步骤(2)所得洗脱物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甲醇/水或乙醇/水为流动相洗脱,得到有效成分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6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