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酞嗪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4799.8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8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官智;何延红;宋世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酞嗪类 衍生物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领域,涉及一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与传统线性合成反应相比,多组分合成反应具有成本低、时间短、原子经济、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以一步合成新颖的和复杂的分子结构,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杂环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酞嗪类衍生物属于杂环化合物,具有抗痉挛、强心、血管弛缓、抗细胞毒素、抗菌、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还有作为荧光材料的潜力。文献报道的酞嗪类衍生物的合成多以对甲苯磺酸、硫酸、硅钨酸、磷钨酸、硅磺酸、三甲基氯硅烷、二氧化硅支持的多聚磷酸、二氧化硅支持的磷钼酸、N, N, N’, N’-四溴苯-1,3-二磺酰胺、聚N-溴-N-乙基苯-1,3-二磺酰胺等为催化剂,最近还有文献报道用硫酸铈催化一锅四组分合成酞嗪类衍生物,但这些方法都存在无法回避的缺点,如使用有毒金属、有毒溶剂或易挥发溶剂、催化剂价格昂贵或催化剂载量大、后处理过程繁琐、催化剂或溶剂难以回收等。因此,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仍然需要研究新的方法来合成酞嗪类衍生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酞嗪类衍生物的绿色合成方法,高效,无毒,环境友好,催化剂易于回收、可重复使用,成本低。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酞嗪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是将邻苯二甲酰肼、双甲酮或1,3-环己二酮与芳香醛或脂肪醛在离子液体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SO3HMIm]HSO4)为催化剂、聚乙二醇(PEG)600为溶剂、温度为100~160℃的条件下反应,即制得酞嗪类衍生物。
进一步,所述芳香醛为苯甲醛或取代苯甲醛。
再进一步,所述取代苯甲醛为苯环被1~2个取代基取代的苯甲醛,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氟、氯、溴、三氟甲基、硝基、氰基、羟基、C1~C6烷氧基和C1~C6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进一步,所述芳香醛为苯甲醛、4-硝基苯甲醛、3-硝基苯甲醛、2-硝基苯甲醛、4-氟苯甲醛、3-氟苯甲醛、2-氟苯甲醛、2,3-二氟苯甲醛、2,4-二氟苯甲醛、2,5-二氟苯甲醛、2,6-二氟苯甲醛、4-氯苯甲醛、3-氯苯甲醛、2-氯苯甲醛、2,3-二氯苯甲醛、2,4-二氯苯甲醛、2,5-二氯苯甲醛、2,6-二氯苯甲醛、4-溴苯甲醛、3-溴苯甲醛、2-溴苯甲醛、2,3-二溴苯甲醛、2,4-二溴苯甲醛、2,5-二溴苯甲醛、2,6-二溴苯甲醛、4-甲基苯甲醛、3-甲基苯甲醛或2-甲基苯甲醛;所述脂肪醛为丙醛或丁醛。
进一步,所述脂肪醛为C1~C6烷醛。
更进一步,所述脂肪醛为丙醛或丁醛。
所述邻苯二甲酰肼、双甲酮或1,3-环戊二酮与芳香醛或脂肪醛的投料摩尔比优选为1:1~1.5:1~1.7,更优选为1:1.3~1.5:1.5~1.7,最优选为1:1.4:1.6。
所述离子液体[BSO3HMIm]HSO4的摩尔用量优选为邻苯二甲酰肼摩尔用量的10%~25%,更优选为邻苯二甲酰肼摩尔用量的15%~25%,最优选为邻苯二甲酰肼摩尔用量的15%。
所述反应温度更优选为120~160℃,最优选为120℃。
本发明方法中催化剂[BSO3HMIm]HSO4和溶剂PEG 600可以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方案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水搅拌,抽滤,滤饼用乙醇洗涤制得酞嗪类衍生物,洗液与滤液合并后于100~160℃蒸馏除去水和乙醇,再向其中加入邻苯二甲酰肼、双甲酮或1,3-环己二酮与芳香醛或脂肪醛进行循环反应,循环反应次数可以为1~5次。
第二种: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水搅拌,用有机溶剂萃取,将有机溶剂萃取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用柱色谱法纯化制得酞嗪类衍生物,萃取后的剩余溶液于100~160℃蒸馏除去水,再向其中加入邻苯二甲酰肼、双甲酮或1,3-环己二酮与芳香醛或脂肪醛进行循环反应,循环反应次数可以为1~5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47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