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波泥浆脉冲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2486.9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杰;柏险峰;顾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伦贝谢金地伟业油田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18 | 分类号: | E21B47/18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709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泥浆 脉冲 发生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钻井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随钻测量的泥浆脉冲发生器。
背景技术
钻井过程中,尤其是水平井、大位移井和分支井等复杂结构井的钻井过程中,井场人员需要实时了解的各种井下参数是由随钻测量MWD、随钻测井LWD系统完成的。随钻测量、随钻测井系统由井下控制器、各种井下参数测量仪器、随钻测量信息传输系统和地面信息接收、处理、显示系统组成。其中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关键技术之一。
长期以来随钻测量、测井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发展极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信息传输子系统传输速率低与需要传输的井下信息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钻测量的信息传输速率却止步不前,成为随钻测量、测井系统发展的瓶颈。目前,随钻测量的信息传输方法主要有四种:有线电缆法、泥浆脉冲法、声波法和电磁波法,每种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其中以泥浆脉冲法应用最为广泛、可靠。泥浆脉冲法又分为负脉冲、正脉冲和连续波三种传输方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正脉冲传输方式。
其中,带先导控制的液压驱动往复式信号发生器是泥浆正脉冲传输方式最普遍的形式。它由液压控制回路驱动主节流阀往复运动来产生压力脉冲信号,液压控制回路的介质可以是钻井液也可以是液压油。其中以钻井液为介质的往复节流式信号发生器的液压控制回路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钻井液存在着污染比较严重、流动具有非牛顿特性以及其性质随钻井工况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导致其工作频率很低,只能产生离散的压力脉冲信号;以液压油为介质的往复节流式信号发生器需要在建立一套液压动力系统,结构十分复杂,由于空间狭小,环境恶劣限制了高性能液压元件的应用,因此该种信号发生器的工作频率一般都较低。
实践证明,钻井液压力波动信号传输方式,是目前从井下向地面无线传输数据最实用、最可靠的方法,但存在的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是,随着各种井下新的测量仪器的研制成功与应用,随钻测量的参数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井斜、方位、工具面等几何参数测量发展到钻压、扭矩、压力、温度、自然伽马、地层电阻率等多个环境、地质参数的测量。目前钻井液压力信号发生器的信号速率相对太慢,因而,分析研究液压信号发生器的工作机理和特性,对于研制高速信号发生器,实现高效可靠地传输井下测量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连续波泥浆脉冲发生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连续波泥浆脉冲发生器,包括动力及传动装置、压力平衡及密封模块和旋转阀,安装于无磁钻铤中,矛头为打捞工具的夹持部位;动力及传动装置在底部,压力平衡及密封模块在中间,旋转阀在顶部;动力及传动装置由电机驱动器、电机总成、万向联轴器、二次密封传动轴和主传动轴组成,电机总成固定在抗压筒中,二次密封传动轴通过万向联轴器与电机总成连接;压力平衡及密封模块由抗压筒,平衡活塞,高压堵头组成,抗压筒开有泥浆流通的孔道,抗压筒开有液压油流通的孔道;旋转阀由定子、转子和套筒组成。
电机总成由直流无刷电机、行星齿轮减速器和转速传感器组成,转速传感器在底部,直流无刷电机在中间,行星齿轮减速器在顶部。
转子与主传动轴相连,定子固定于套筒中,定子与转子之间有一定的的轴向间隙,转子靠近定子端带有叶轮,叶轮后有导轮。
平衡活塞Ⅰ平衡左腔体和右腔体的压力,左腔体注满液压油,右腔体压力为泥浆压力,平衡活塞Ⅱ平衡腔体和二次密封传动轴与抗压筒构成的腔体的压力,平衡活塞Ⅱ两侧均注满液压油。
泥浆由孔道进入抗压筒中的右空腔,在泥浆压力作用下,平衡活塞Ⅰ向左移动,平衡活塞Ⅱ向右移动,左空腔的液压油在平衡活塞Ⅰ的挤压作用下,压力升高,当压力平衡时,平衡活塞Ⅰ、Ⅱ维持在平衡位置;当钻铤内环空泥浆压力降低时,平衡活塞Ⅰ向右移动,平衡活塞Ⅱ向左移动,左空腔的液压油压力降低,进而使抗压外筒内外压力保持一致。
转子的叶轮随主传动轴旋转,通过定子的开口和闭合,释放和阻隔泥浆;转子的导轮在脉冲器工作时,起到助力作用,在脉冲器不工作时,起到发电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伦贝谢金地伟业油田技术(山东)有限公司,未经斯伦贝谢金地伟业油田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24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