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判断驾驶员注意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5337.X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8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T·施拉姆;R·拉思马克;M·希巴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R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判断 驾驶员 注意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判断在行驶中的汽车的驾驶员注意力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量公开文献中已知监控汽车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以判断其驾驶质量的装置和方法,这些装置和方法根据该判断来评估驾驶员的注意力水平,并且在必要时生成警告。
从WO 2006/108372A1中已知了一种驾驶员辅助系统,该驾驶员辅助系统应用了一种光学的车行道监控系统,以便确定汽车与有车行驶的行车道的侧向车道界线之间的间距。视行车道宽度而定选择与速度有关的、不同的间距极限值,并且当确定了汽车低于相应有效的间距极限值时,生成警告信号,从而对汽车将要脱离行车道提出警告。
这个已知系统的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必须避免汽车在两个方向上(向左且向右)脱离行车道。一般情况下,汽车比行驶在其上的行车道窄,并且行车道的宽度和汽车宽度之差是这样的数值,即汽车在行车道上的横向位置能够按照此数值最大化地发生改变,而不会脱离行车道。这个差在下文中也被称作客观横向机动性。汽车越宽,客观横向机动性越小。如果使用已知方法来监控汽车与行车道两侧之间的间距,那么由此确定了汽车的主观横向机动性,也就是一范围,汽车在行车道的横向上的位置可以在该范围内发生改变,而无需操作辅助系统。这种主观横向机动性比客观横向机动性要小分别针对行车道的左侧和右侧所确定的极限值。这些间距极限值赋予小型车辆可舒适操作的主观横向机动性,但对于宽型车辆允许的主观横向机动性却较小,就算驾驶员注意力高度集中也不能避免辅助系统响应或作用,甚至导致主观横向机动性完全消失。
由于极限值的速度相关性,在传统系统中尤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宽型车辆的行驶速度较低时,还可以无需触发辅助系统的响应来驾驶,反之在行驶速度提高时,主观横向机动性则变为零,而且在辅助系统不响应作用时不再能驾驶。相反地当适于宽型车辆的系统用在窄型车辆中时,该系统允许驾驶员很大的横向机动性,从而要很迟也许可能太迟地识别到驾驶员注意力的下降。因此为了能将传统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应用于宽度不同的汽车中,每次都需要对与速度有关的间距极限值进行成本较高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判断驾驶员注意力的方法或者驾驶员辅助系统,所述方法或者辅助系统可以不用调整或只需进行成本最小化的调整就能应用在宽度不同的汽车上。
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通过一种方法来解决,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a)测量所述汽车与车道的其中一个所述车道界线之间的间距;
b)算出所述汽车在所述行车道上的客观横向机动性;
c)根据所述客观横向机动性来确定所述汽车与所述其中一个车道界线之间的间距的额定区间;以及
d)当所述汽车与所述其中一个车道界线之间的间距偏离所述额定区间时,调整就判断驾驶员注意力而言有代表性的参数。
所述额定区间的宽度优选是所述客观横向机动性的与所述汽车速度有关的一部分,亦即视汽车速度所确定的所述客观横向机动性的一部分或百分数。
视用于测量间距的装置的配置情况而定,适当的是:所述步骤b)包含测量所述汽车与另一个所述车道界线之间的间距以及根据所测量的所述间距之和来确定所述客观横向机动性,或者直接测量所述两个车道界线之间的间距以及根据所测量的所述间距和所述汽车宽度之间的差来确定所述客观横向机动性。在第一种情况下,本方法不需要每次都做调整就可应用于宽度不同的汽车中,在后一种情况中,所述宽度是唯一也许必须改变的参数,从而使所述方法配合于给出的汽车类型做出调整。
算出客观横向机动性的所述步骤b)应该周期性地重复,以便能够识别出有车行驶的行车道的宽度变化。如果在此检测到客观横向机动性发生改变,适当的是,暂时终止实施步骤d),以便尤其是单侧行车道变窄之后给驾驶员提供将其汽车在行车道上正确定向的机会。
根据本发明,确定不低于与行车道界线的间距的判据并不是行车道的宽度,而是客观横向机动性,由此自动实现了对不同汽车类型的不同的可能宽度加以注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53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