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挂弹车实时对准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9241.2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8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沈铖武;王志乾;刘畅;李建荣;赵雁;刘绍锦;耿天文;李冬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14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弹车 实时 对准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军用装备,具体涉及挂弹车实时对准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挂弹车是一种自动式车辆,一辆车载弹一枚,能带弹进行升、降、纵向移动、横向移动、回转、俯仰、滚动等动作,将各种弹药送往悬挂装置,然后准确定位并完成悬挂。对于作战飞机来说,挂弹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保障设备。它主要装卸有效载荷设备,包括导弹、炸弹、炮弹、火箭弹等弹药,以及副油箱、各种吊舱和空中发射的无人机等。
大多数飞机的挂架都设在机身和机翼下部,而且附近密布着起落架、舱门盖等许多外露物,挂弹车的结构和功能必须适应这种狭小、低矮的作业环境。
大部分挂弹操作过程是从下方对托弹盘向上施力顶弹就位。用常见的叉车、起重机等操作往往勉为其难。在飞机和导弹的试验中,使用起重设备,辅以手动工具也可以装卸。在现代作战环境中,尽可能缩短飞机再次出动间隔时间已成为航空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挂弹车主要由1或2名操作手负责观察导弹与挂架之间的相对位置,指挥另外1名操作手手动控制液压系统调整挂弹车托盘,将导弹就位;或者应用遥控挂装操控装置(手持式有线遥控器)。这两种半自动的挂弹方式操作时间长,人为因素影响大。
因此,开展全自动挂弹车研究,减小人为因素影响,对于缩短装弹时间、提高可靠性、提升整体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自动挂弹车就是当挂弹车和飞机就位后,挂弹车自动控制液压系统移动托盘,将导弹准确送入挂架。挂弹车自动控制液压系统工作的前提是要求提供导弹与挂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参数数据。因此开展全自动挂弹车的研究必须进行导弹与挂架相对位置关系实时测量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精确、实时测量挂弹车托盘上的弹体与飞机机翼上的挂架之间对准关系而且是易于操作应用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挂弹车实时对准测量装置由左测量目标、左接收装置、右测量目标、右接收装置和数据处理电路组成,该左接收装置包括左扩束镜,左激光照明筒,左激光器,左光学镜头组,左光学镜筒,左面阵CCD,该右接收装置包括右扩束镜,右激光照明筒,右激光器,右光学镜头组,右光学镜筒,右面阵CCD;所述左光学镜筒放置在弹体的左侧上方标记点上,所述左面阵CCD安装于左光学镜筒的内部左侧,所述左光学镜头组设置于左光学镜筒的内部右侧,所述左激光照明筒固定在左光学镜筒的上侧且两者右边缘持平,所述左激光器设置于左激光照明筒的内部左侧,所述左扩束镜设置于左激光照明筒的内部右侧;所述右光学镜筒放置在弹体的右侧上方标记点上,所述右面阵CCD安装于右光学镜筒的内部右侧,所述右光学镜头组设置于右光学镜筒的内部左侧,所述右激光照明筒固定在右光学镜筒的上侧且两者左边缘持平,所述右激光器安装于右激光照明筒的内部右侧,所述右扩束镜设置于右激光照明筒的内部左侧;所述左面阵CCD与所述右面阵CCD通过电缆分别与数据处理电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挂弹车实时对准测量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本发明是一套全自动的体系实现了快速、精确、实时测量挂弹车托盘上的弹体与飞机机翼上的挂架之间对准关系,该装置易于拆装,易于应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挂弹车实时对准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挂弹车实时对准测量装置测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挂弹车实时对准测量装置测量原理示意图。
图中:1、挂架,2、左挂点,3、左磁力架,4、左测量目标,5、左扩束镜,6、左激光照明筒,7、左激光器,8、左光学镜头组,9、左光学镜筒,10、左面阵CCD,11、弹体,12、左挂钩,13、右挂钩,14、右挂点,15、右磁力架,16、右测量目标,17、右扩束镜,18、右激光照明筒,19、右激光器,20、右光学镜头组,21、右光学镜筒,22、右面阵CCD,23、数据处理电路,24托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92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