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废气后处理系统中的钙钛矿氧化物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5090.3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W.李;D.B.布朗;C.H.金;G.齐;S.J.施米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28;B01D53/94;B01D53/5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曹小刚;杨思捷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废气 处理 系统 中的 钙钛矿 氧化物 化合物 | ||
1.方法,包括:
按照一定的空气与燃料质量比率为燃烧源供应空气和燃料,所述质量比率能够选择性地加以改变以产生其中所述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率高于化学计量比的空气和燃料的贫燃料混合物,以及其中所述空气与燃料质量比率等于或低于化学计量比的空气和燃料的富燃料混合物,所述燃烧源联接到包括NOx氧化催化剂、NOx储存催化剂和NOx还原催化剂的废气后处理系统,所述NOx氧化催化剂包括钙钛矿氧化物颗粒;
在所述燃烧源处燃烧所述空气和燃料的贫燃料混合物,以产生包含氮氧化物气体(NOx)的富氧的废气流,其中所述氮氧化物气体包含NO和NO2;
让所述富氧的废气流穿过所述废气后处理系统以(1)在所述NOx氧化催化剂上将NO氧化成NO2和(2)在所述NOx储存催化剂处将NOx作为硝酸盐物质来储存;
将所述空气和燃料的富燃料混合物在所述燃烧源处燃烧,以产生氧消耗的废气流;和
让所述氧消耗的废气流穿过所述废气后处理系统以(1)从所述NOx储存催化剂中释放NOx和(2)在所述NOx还原催化剂上将NOx还原成N2。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废气后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催化剂材料和相对于通过所述废气后处理系统的流动方向而言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剂材料下游的第二催化剂材料,所述第一催化剂材料包括所述钙钛矿氧化物颗粒,所述第二催化剂材料包括所述NOx还原催化剂,其中或者所述第一催化剂材料或者所述第二催化剂材料包含所述NOx储存催化剂,并且或者所述第一催化剂材料或者所述第二催化剂材料包含钯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钙钛矿氧化物颗粒包括LaCoO3、LaMnO3、LaFeO3、La0.9Sr0.1CoO3、La0.9Sr0.1MnO3或La0.9Sr0.1FeO3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NOx储存催化剂包括BaO、BaCO3或K2CO3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NOx还原催化剂包括铑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废气后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相对于所述流动方向而言位于所述第二催化剂材料下游的第三催化剂材料,所述第三催化剂材料包括在氧气存在下能够用吸收的还原剂来催化还原NOx的微孔分子筛材料的颗粒,所述微孔分子筛材料包括贱金属离子取代的沸石、贱金属氧化物或贱金属离子取代的硅铝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5.方法,包括:
按照一定的空气与燃料质量比率为多汽缸内燃发动机供应空气和燃料,所述质量比率能够选择性地加以改变以产生其中所述空气与燃料质量比率高于化学计量比的空气和燃料的贫燃料混合物,以及其中所述空气与燃料质量比率等于或低于化学计量比的空气和燃料的富燃料混合物,所述发动机联接到包括第一催化剂材料和第二催化剂材料的废气后处理系统,所述第二催化剂材料相对于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剂材料下游,所述第一催化剂材料包括包含钙钛矿氧化物颗粒的NOx氧化催化剂,所述第二催化剂材料包括NOx还原催化剂,其中或者所述第一或者第二催化剂材料包括NOx储存催化剂;
在所述发动机处燃烧所述空气和燃料的贫燃料混合物,以产生包含氮氧化物气体(NOx)的富氧的废气流,其中所述氮氧化物气体包含NO和NO2;
让所述富氧的废气流沿着所述流动方向穿过所述废气后处理系统以(1)在第一催化剂材料处在所述NOx氧化催化剂上将NO氧化成NO2和(2)在所述NOx储存催化剂上储存NO2;
将所述空气和燃料的富燃料混合物在所述发动机处燃烧,以产生氧消耗的废气流;和
让所述氧消耗的废气流沿着所述流动方向穿过所述废气后处理系统以(1)从所述NOx储存催化剂释放NOx和(2)在所述第二催化剂材料处在所述NOx还原催化剂上将NOx还原成N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50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