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3358.X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旭辉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1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尤其涉及一种绿色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满足对粮食等农作物的需求,追求农产品高产量,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工产品是目前农业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方式,但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工产品残留在农作物内,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目前,大多数厂家生产的叶面肥都是加激素类肥料,这种肥料虽然在农业上有增产作用,但长期使用会使土壤变硬、盐碱化、板结,其中包括农作物品质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农作物里面含有药物残留化学激素等有害物质,这种农作物食用后转化到人体血液里面,使得食用者体质下降,容易得各种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更为突出,给人类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如何合理施肥,保护土壤,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科学合理的用地和养地,使我国有限的农业耕地可持续利用,让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优质农产品与广大消费者见面,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研发出安全、无污染、效果显著的肥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是采用生物菌制备而成的有机肥料,具有安全、无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增加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显著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有机肥料,它主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硫磺菌15-25份、杨树菌15-25份、梭伦剥管菌15-25份、甲壳素8-12份、海藻素8-12份。
所述的有机肥料,它主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硫磺菌20份、杨树菌20份、梭伦剥管菌20份、甲壳素10份、海藻素10份。
一种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取烘干的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硫磺菌、杨树菌和梭伦剥管菌进行粉碎得到干原料,加入干原料重量120-180倍重量的水浸泡干原料,浸泡时间为5-7小时,过滤后滤液备用,滤渣加入乙醇搅拌,乙醇的加入量为每1公斤滤渣加入80-120克,搅拌均匀后加入滤渣60-90倍重量的水浸泡进行二次提取,浸泡时间为5-7小时,再次过滤后,合并两次滤液,合并后滤液加入如何所述重量份数的甲壳素和海藻素,经过滤、净化、灭菌后得到有机肥料。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一种有机肥料生产及使用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经过发明人在中国的江苏、湖北、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进行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有机肥料具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特点。本发明采用纯天然野生生物菌经过人工驯化栽培而成,本发明可以解决和改善长期以来在农业上过于依赖化肥和农药致使土壤变硬、板结的问题,提高农作物品质。本有机肥料经过检测富含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多种氨基酸、核糖核酸、钙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用它喷施、冲施、拌种可以使得活性菌营养迅速进入植物体内,使农作物养分充足,根系粗壮发达、叶茂、抗寒、抗病性强,改善农作物品质,促进农作物提前成熟,并达到高产的效果。
本发明肥料具有安全、无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增加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显著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和实验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实施例1:
本发明有机肥料,其所用的原料如下:硫磺菌20公斤、杨树菌20公斤、梭伦剥管菌20公斤、甲壳素10公斤、海藻素10公斤。
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取烘干的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硫磺菌、杨树菌和梭伦剥管菌进行粉碎得到干原料,加入干原料重量150重量的水浸泡干原料,浸泡时间为5-7小时,过滤后滤液备用,滤渣加入乙醇搅拌,乙醇的加入量为每1公斤滤渣加入100克,搅拌均匀后加入滤渣75倍重量的水浸泡进行二次提取,浸泡时间为5-7小时,再次过滤后,合并两次滤液,合并后滤液加入如何所述重量份数的甲壳素和海藻素,经过滤、净化、灭菌后得到有机肥料。
实施例2:
本发明有机肥料,其所用的原料如下:硫磺菌15公斤、杨树菌15公斤、梭伦剥管菌15公斤、甲壳素12公斤、海藻素12公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旭辉,未经刘旭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3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