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0366.0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7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成;李泽军;张新波;杨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3 | 分类号: | B01J23/83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镍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天然气资源储量达3.5×1014立方米,比石油资源丰富。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来看,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正逐年增加。此外,为开辟新能源以及环保的要求,一些富含CH4的气体如煤层气、焦炉气等的利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富含CH4气体的有效利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为了适应未来能源和化工原料路线转移这一必然趋势,研究和开发利用富含CH4气体的自热重整工艺及催化剂成为热点。该反应所产合成气中H2/CO=2/1,适合于油、甲醇和甲醚等合成过程,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成为天然气制合成气制造领域一个新的增长点。需要反应体系原料气和氧气进行预混合,所以反应体系存在爆炸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高温和加压条件下,反应体系的安全性难保证,反应需要在极大的空速下进行(空速可以达到水蒸汽转化的几十倍);
蜂窝状整型催化剂载体是一种多孔性工业用陶瓷,其内部造型是许多贯通的蜂窝形状平行通道,这些蜂窝体单元由格子状的薄的间壁分割而成。与一般的块状题词相比,蜂窝陶瓷具有低热膨胀性,隔热性较好,外表面积达,重量较轻等特点,因此特别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催化剂载体。另外,由于流体通过蜂窝陶瓷的间壁上的贯穿上下表面的空洞,所以可利用蜂窝陶瓷的间壁进行热交换和化学反应。目前,蜂窝陶瓷广泛应用与汽车尾气净化器、臭氧抑制催化剂载体、冶金工业的热交换和金属液的过滤、化学工业的化学反应载体及催化剂、采矿业得有毒气体和液体的净化处理、轻工业的喷涂以及建材工业的消声材料和窑炉的隔热材料。
因此可以看出,蜂窝状整型催化剂载体所具有的特点可以使反应床层阻力减小,提高空速的作用,以此解决自热重整反应体系存在的问题。开发蜂窝状整型催化剂载体成为目前新应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新型的镍系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镍系催化剂,包括载体、活性组分及助剂,其特征在于:载体为堇青石或莫来石,活性组分为镍,助剂为Cu、Co、Mg、La、Ce、Ba、Al、Zr或Ca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镍系催化剂中,堇青石或莫来石含量为74%~94%,镍含量为5%~25%,Cu、Co、Mg、La、Ce、Ba、Al、Zr或Ca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为1~10%。
上述镍系催化剂为整型蜂窝状,且孔密度为7~62孔/平方厘米。
在本发明中堇青石或莫来石是经过高温1000-1400℃烧结处理过。
催化剂具有强度高,热稳定性好,阻力降小,适宜于大空速的运转。
一种镍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高温酸洗载体:堇青石或莫来石经过3-10%盐酸、硫酸、硝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温度80-100℃下洗涤2-5h,然后用蒸馏水洗涤,直至洗涤蒸馏水PH值=6.5-7.5,在80℃烘箱中干燥1-10h得到半成品A;
(2)助剂的浸渍:将2-4%Cu、Co、Mg、La、Ce、Ba、Al、Zr或Ca的硝酸盐、硫酸盐、醋酸盐或氯化物一种或几种制成溶液B,将半成品A放置在溶液B中浸渍,温度为30~100℃,1~4h,得半成品C;
(3)加热分解:将半成品C在温度60~150℃下,干燥1~10h,之后再加热到300~560℃进行分解4~8h得半成品D;
(4)活性组分与部分助剂的浸渍:将45-60%镍或1-5%Cu、Co、Mg、La、Ce、Ba、Al、Zr或Ca的硝酸盐、硫酸盐、醋酸盐或氯化物的形式制成溶液E,将D放置在溶液E中浸渍,温度为30~100℃,1~8h,再在80℃烘箱中干燥1-10h得到F;;
(5)再次加热分解:将F重复步骤(3)制得镍系催化剂。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将步骤(5)所制得的镍系催化剂进行第二次助剂的浸渍、加热分解、活性组分与部分助剂的浸渍和再次加热分解,方法分别同步骤 (2)、(3)、(4)、(5),制得所需镍系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03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香芹酮生产中溶剂异丙醇回收处理的方法
- 下一篇:多入口加强型连续捕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