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激发小麦抗黄花叶病毒病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0237.1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平;陈炯;徐惠君;程顺和;马有志;孙丽英;吴宏亚;陈明;张晓祥;张伯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54 | 分类号: | C12N15/54;C12N15/82;A01H5/00;C12R1/9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激发 小麦 花叶 病毒 复制 基因 片段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主要是一种高效激发小麦抗黄花叶病毒病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及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同其它作一样,小麦也经常受到病虫的侵染,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其中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土传花叶类病毒病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危害最严重。在我国,土传花叶类病毒病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是我国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冬小麦种植区常发的重要病害之一,已成为影响我国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估计,每年土传病毒病发病面积超过3000万亩,减产150万吨以上。病害为害严重,防治困难的原因,其一是因为土传病毒是由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传播,而禾谷多黏菌产生的休眠孢子具有极强的抗逆性,难以用化学方法防治。轮作、推迟栽培等农事操作防治效果并不理想。目前防治该病害的主要措施是种植抗病品种。其二是引起小麦黄花叶病害的病原物种类很多。针对不同地区的病毒株系,品种的抗病性表现差异很大,缺乏广谱抗病品种,并且部分重病区抗病品种资源严重缺乏。其三是不断出现新的病毒和致病株系导致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效激发小麦抗黄花叶病毒病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及应用,是一段激发小麦抗黄花叶病毒病的复制酶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中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危害,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这段特异的核苷酸序列片段,可以高效的激发不同小麦品种的抗病能力,即表达本序列片段的小麦植株可有效的抵抗病毒的侵染。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这种高效激发小麦抗黄花叶病毒病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具有SEQ ID NO: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
利用上述的高效激发小麦抗黄花叶病毒病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将上述核苷酸序列连接到真核表达启动子下游后进行常规的外源基因在小麦体内表达,表达本序列片段的小麦植株在有效抵抗病毒侵染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利用一段来源于小麦黄花叶病毒保守序列的核苷酸片段,激发小麦的抗病性。由于此段序列是病毒复制所必须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具有高度保守性及进化稳定性,因而,利用此片段激发的小麦抗病性具有广谱抗病性和长期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载体pUib-35S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段反义小麦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片段,此片段在小麦细胞内表达后可引起持续、高效的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特性。本发明包括此段反义小麦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此段核苷酸链的同源性分析以及此段反义RNA序列的DNA克隆和表达载体构建。其中,所采用的病毒来源是江苏省扬州市里下河研究所感染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小麦叶片,提取感病叶片总RNA后,利用此片段相应正义RNA链上特定序列扩增获得cDNA片段,利用相应的酶切位点将正义RNA链上部分复制酶基因反向插入表达载体中,使得表达后可产生反义RNA片段,此片段经验证可激发小麦高抗黄花叶病毒病的特性。此基因片段可推广应用到其它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种质创建。
一、序列的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02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调节式排气再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基因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