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节细胞微丝动态新机制的发现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07767.2 申请日: 2011-12-09
公开(公告)号: CN103160569A 公开(公告)日: 2013-06-19
发明(设计)人: 田怀泽;李素云;田华希 申请(专利权)人: 彩虹天健康科技研究(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48 分类号: C12Q1/48;G01N33/573;A61K38/45;A61P4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调节 细胞 动态 机制 发现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基础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脑科学,肌肉科学,神经细胞骨架学和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学等多个领域,创新性地揭示了细胞微丝动态变化的新机理和神经细胞形成及工作的最新原理。 

背景技术:

细胞微丝的动态和神经细胞轴突及肌肉细胞的形成和功能,细胞分裂以及细胞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认为,细胞内微丝的形成和功能间接地被微丝结合蛋白(成核蛋白Arp2/3复合物,丝切蛋白cofilin等)的磷酸化影响,但微丝动态的基本机理仍然不清楚。还没有关于既直接磷酸化肌动蛋白也以其磷酸化机理影响微丝动态的激酶的报道。模式生物秀丽线虫和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上是相似的;一个保存性基因在秀丽线虫和哺乳动物的不同实验系里能表达相同的功效。秀丽线虫的unc-51基因编码一个从线虫到人类的进化上具有保存性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神经形成所必须的;这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线虫的神经形成及运动的欠缺和短粗体形。揭示unc-5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激酶的底物和其生物化学功能的意义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unc-5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激酶的重要底物和其生物化学功能,弄清楚神经细胞形成的分子机理,为神经和肌肉疾病的治疗提供崭新的原理和方法。本发明的内容为: 

(1)首次揭示肌动蛋白既能和UNC-51激酶结合,更能作为此激酶的底物被磷酸化 

肌动蛋白和UNC-51激酶的结合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图1是把表达UNC-51激酶蛋白的人胚肾HEKs293细胞的溶胞产物用于免疫印迹后的结果,这图显示在被转染的HEKs293细胞内,UNC-51激酶蛋白结合着肌动蛋白。图2的体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来自秀丽线虫及兔肌的肌动蛋白都能够结合UNC-51激酶蛋白。图5是激光扫描荧光共焦显微镜的图像,这图像显示在非州绿猴肾细胞(COS-7)质基质中,带红色荧光的颗粒状UNC-51蛋白激酶和带绿色萤光的颗粒状肌动蛋白结合产生了颗粒状的黄色荧光。 

图3显示UNC-51激酶在体外能够磷酸化来自兔肌的肌动蛋白并自我磷酸化,ATP和GTP 均可作为磷酸供体。图4显示秀丽线虫和兔肌的肌动蛋白的丝氨酸被UNC-51激酶磷酸化。 

(2)首次揭示UNC-51蛋白激酶活性能输送颗粒状微丝到细胞质基质中去 

和图6中无激酶活性的UNC-51突变蛋白(K39M)在细胞核周围形成的积聚体相比,图5显示,过量表达UNC-51激酶蛋白(红色)的COS-7细胞中,UNC-51激酶活性能输送粒状肌动蛋白到细胞质基质中去。 

(3)首次揭示UNC-51蛋白激酶活性能够诱导成神经细胞瘤N1E115细胞变成多分枝的神经性细胞 

图7显示,UNC-51激酶活性能诱导成神经细胞瘤N1E115细胞成为分叉神经似的细胞。 

图8表示UNC-51激酶活性通过对细胞内肌动蛋白的磷酸化和运送颗粒状肌动蛋白到细胞质基质中,诱导神经轴突形成的模型。 

附图说明:

图1肌动蛋白和UNC-51激酶的体内结合 

图2肌动蛋白和UNC-51激酶的体外结合 

图3UNC-51激酶在体外磷酸化肌动蛋白并自我磷酸化 

图4UNC-51激酶在体外磷酸化秀丽线虫和兔肌的肌动蛋白的丝氨酸 

图5UNC-51激酶活性能输送粒状肌动蛋白到细胞质基质中去 

图6无激酶活性的UNC-51突变蛋白(K39M)和肌动蛋白在细胞核周围形成积聚体 

图7UNC-51激酶活性能诱导成神经细胞瘤N1E115细胞成为分叉神经似的细胞 

图8UNC-51激酶活性通过对细胞内肌动蛋白的磷酸化和输送粒状肌动蛋白诱导神经轴突形成的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1】UNC-51蛋白激酶和肌动蛋白结合的测定 

用细胞溶解缓冲液溶解表达UNC-51蛋白激酶的HEK293细胞,得到的溶胞产物的上清用于免疫印迹。利用亲和层析法从以上溶胞产物的上清纯化得到UNC-51蛋白激酶。运用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分析肌动蛋白和UNC-51蛋白激酶的体外结合。 

【2】激酶活性的测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天健康科技研究(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彩虹天健康科技研究(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7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