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筒形壳体部件的铸造模具及其铸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0725.6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3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门三泉;车云;张中可;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4 | 分类号: | B22C9/2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14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 壳体 部件 铸造 模具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浇铸模具及其使用这种模具的浇铸方法。
背景技术
硬模铸造就是将熔炼好的铝合金浇入金属型模具中获得铸件的方法,一件金属模具设计制造出来后可以用很长时间。
薄壁壳体部件的铸造是铝合金浇铸中的一个难题,有一种圆筒形的壳体部件,直径30cm,高30cm,壁厚0.5cm。使用现有的模具浇铸,铝液从浇道进入后进入型腔的底部,然后逐渐向上填充,浇铸的废品率很高,一种主要缺陷是壳体底部有小洞,是由于铝液在型腔中填充不充分造成的;另一种主要缺陷是表面裂纹,是由于型腔内各个部分相对封闭,铝液在型腔内各部分冷却后压力不一致造成的。因此需要对模具的填充路线作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圆筒形壳体部件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这种模具的浇铸方法,以解决现在铸造该种圆筒形壳体部件部件时成品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模具方案:一种圆筒形壳体部件的铸造模具,包括外模、内模、浇道、型腔和冒口,外模由两半模体组成,圆柱形的内模位于外模中间;两条浇道位于型腔的两侧,每条浇道和缓冲道连接,缓冲道通过连通道和型腔连接,型腔的顶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冒口;一个缓冲道的底端和型腔连接另一个缓冲道的顶端和冒口连接。
浇道呈S形。
外模两半模体的配合面上设置有两个定位销。
浇铸方法:
步骤1:浇铸前准备,熔炼铝合金,加热模具;
步骤2:将内模固定到浇铸台上,在模具上涂上涂料,通过夹具将一半外模模体固定到浇铸台上,再把另一半外模模体移动过来合模;
步骤3:将铝液从两个浇道口同时注入,注入完毕后等其冷却10分钟。
步骤4:驱动夹具脱模,将铸件取出;
步骤5:重复步骤2至步骤4,直至该炉铝合金全部浇铸完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成平率很高。铝液除了从型腔底部开始向上填充外,还可以通过联通道从侧面填充,因而填充会很充分,并且型腔和多个连通道连接,使得原本相对比较封闭空间有了流动的通道,各个部分的铝液压力得以平衡,冷却后不会产生裂纹。
2、S型的浇道可以减缓铝液注入的速度,使得浇铸过程更加平稳。
3、设置有定位销,方便两半外模合模。
4、浇铸过程连续快速,一锅铝合金可连续铸造至完毕,效率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圆筒形壳体部件的铸造模具,外模1由两半模体组成,其配合面上设置有定位销4,圆柱形的内模2位于外模1中间;两条S形的浇道4位于型腔7的两侧,每条浇道4和缓冲道5连接,缓冲道5通过连通道6和型腔7连接,型腔7的顶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冒口4;一个缓冲道5的底端和型腔7连接另一个缓冲道5的顶端和冒口8连接。
浇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浇铸前准备,熔炼铝合金,加热模具;
步骤2:将内模固定到浇铸台上,在模具上涂上涂料,通过夹具将一半外模模体固定到浇铸台上,再把另一半外模模体移动过来合模;
步骤3:将铝液从两个浇道口同时注入,注入完毕后等其冷却10分钟。
步骤4:驱动夹具脱模,将铸件取出。
步骤5:重复步骤2至步骤4,直至该炉铝合金全部浇铸完毕。
铝液从浇道4进入后进入缓冲道5,首先从左边的缓冲道5进入型腔底部,然后从型腔7底部开始向上填充,随着缓冲道5中液面的上升,铝液从两侧的连通道6溢出至型腔,填充完全后多余的铝液进入冒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07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副枪测磷检测探头
- 下一篇:一种彩叶植物一年中多次发芽的调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