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度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品干热病毒灭活过程中的保护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0499.1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清;曹海军;黄亮;邱家山;赵红卫;何琦;喻洪跃;狄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大学;成都英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48 | 分类号: | A61K38/48;A61K47/26;C12N9/74;A6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2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度 凝血酶原 复合物 制品 病毒 活过 中的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是几种和几组高纯度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品(四种凝血因子II、VII、IX、X比活均≥3.5IU/mg)在100℃、30min干热病毒灭活过程,可有效防止制品中主要作用凝血因子IX及凝血因子II、VII、X失活的保护剂。具体而言,高纯度凝血酶原复合物中加入0.1%-8%海藻糖或/和0.1%-8%组氨酸,干热病毒灭活过程中可有效保护凝血因子IX及凝血因子II、VII、X的活性。
背景技术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PCC),又称凝血因子IX复合物,是由健康人混合血浆制备成的冻干血浆蛋白制品,除含有凝血因子IX外,还含有其他依赖维生素K合成的凝血因子II、VII、X。20世纪50年代PCC开始制备并用于临床,目前该制品除用于乙型血友病、有抗凝血因子VII的甲型血友病外,还广泛用于由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凝血因子水平低下而导致的出血症及替代新鲜冰冻血浆逆转香豆素类抗凝剂过量而导致的各种出血性疾病,随着PCC临床适应症的扩大,其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自PCC用于临床治疗以来,不断有临床输注后导致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报道,主要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肺水肿及致死性心肌梗塞等。虽然PCC导致血栓形成的确切原因目前还未完全阐明,但动物模型实验揭示,制品中含有激活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磷脂以及接触因子等都可能促使血栓形成,因此,高纯度PCC制品,其他杂质蛋白含有较少,可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当前国内成型PCC制品,凝血因子II、VII、IX、X的比活性大多在0.3-1.0IU/mg之间,杂蛋白所含比例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栓副反应发生的机率。
PCC由健康人血浆制备而成,但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人嗜T细胞病毒(HTLV)等传染的可能,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必须有病毒灭活或去除的方法。2002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凝血因子类制品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能去除/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的方法,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去除/灭活病毒。100℃、30min干热病毒灭活法对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均有灭活效果,该病毒灭活方法通常在制品冻干后进行,操作简便,可控性强,被很多生产厂家采用,但制品在100℃高温条件处理,有效活性蛋白易失活变性,因此在干热病毒灭活过程中,制品需加一定量的保护剂对活性蛋白进行保护。
高纯度PCC,凝血因子纯度较高,蛋白含量相对较少,对保护剂的要求则更为苛刻,至今未见对高纯度PCC干热病毒灭活过程保护剂的研究,此外,也未见海藻糖或/和组氨酸用于PCC干热病毒灭活过程保护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减少高纯度PCC在干热病毒灭活过程中凝血因子的活性损失,提高制品活性回收率,本发明提供几种和几组高纯度PCC干热病毒灭活过程的保护剂,100℃、30min干热病毒灭活处理对凝血因子II、VII、IX、X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其中凝血因子IX活性收率均>74%。
技术方案
本发明以高纯度PCC为实验材料,通过冷冻干燥、干热病毒灭活(100℃、30min)、活性测定、对比试验,获得2种和8组高纯度PCC干热病毒灭活处理的保护剂,具体步骤如下:
a)高纯度PCC制备
健康人混合血浆2-4℃离心去除冷沉淀,以血浆上清为原料,利用扩张床技术制备高纯度PCC。将收集的洗脱液用所含0.01M柠檬酸钠、0.5%NaCl、pH7.0超滤缓冲液在超滤浓缩系统中超滤、脱盐、浓缩并活性测定,获得高纯PCC实验材料。
上述制备的高纯度PCC组成特征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大学;成都英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大学;成都英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04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升降平衡油缸
- 下一篇:四纹豆象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