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鉴定向日葵品种对菌核病抗性水平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7710.9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君;周洪友;景兰;娜仁;张之为;侯亚光;石必显;雷中华;王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18 | 分类号: | C12Q1/18;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8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鉴定 向日葵 品种 菌核 抗性 水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日葵病菌鉴定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鉴定向日葵品种对菌核病抗性水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一种寄主非常广泛的病原真菌,世界上有超过400种的作物和杂草如向日葵、油菜、大豆、花生、菜豆、胡萝卜、拟南芥等都可以受到不同程度的侵染。由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目前影响向日葵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筛选耐/抗菌核病的育种材料是控制菌核病发生的重要的农业措施。室内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对菌核病抗性水平是向日葵抗病育种的前提,但是利用常规的PDA培养基培养核盘菌其生长速度快,仅用很小的接种量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所用的供试品种的叶片腐烂,因此给抗性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室内区分不同向日葵品种的抗性水平的方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鉴定向日葵品种对菌核病抗性水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活化好的核盘菌菌株接种在M培养基上,黑暗培养,用接菌针挑取单个菌丝琼脂块,准确接种在向日葵叶片主叶脉的两侧,置于20-25℃自然光下保湿培养,用十字交叉法量取病斑直径大小以鉴定向日葵的抗性水平,所述的M-培养基每1000mL含有NaOH 0.5-2g、DL-苹果酸2-4g、NH4NO3 1-3g、MgSO4 0.05-0.2g、琼脂粉30-50g。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M培养基每1000mL含有NaOH1g、DL-苹果酸3g、NH4NO3 2g、MgSO4 0.1g、琼脂粉37-40g。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M-培养基不包括除水之外其它营养成分。
本发明的方法利用M-培养基培养的核盘菌接种向日葵叶片,能够区分不同品种的抗性,为向日葵抗性育种材料的的选育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核盘菌菌株在PDA和M-培养基上生长活力测定;
图2:X-8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致病力测定结果;
图3:食葵品种资源对菌核病抗性的室内筛选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配置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为:
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3g、定容至1000mL。
M-培养基(M-medium):NaOH 1g、DL-malic acid(苹果酸)3g、NH4NO32g、MgSO4.7H2O 0.1g、39g Bacto-agar(琼脂粉)、定容至1000mL。
2.将核盘菌在两种培养基上分别培养,比较核盘菌生长速度和菌核形成速度,结果如图1和表1所示:
表1 核盘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活力测定
注:表中a,b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图1和表1的结果表明核盘菌菌株的菌落在PDA上生长密集,并在培养7d后就能形成大量的菌核,而在M-培养基上菌丝表现疏松,培养10-15d后可见菌核的初始形态的形成,但是继续培养数天后,仍未形成黑色的成熟菌核。同时,菌株培养到第3d时在M-培养基生长速度(0.125cm/h)比在PDA培养基上(0.237cm/h)的慢,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培养基培养后核盘菌致病力的测定
将活化好的核盘菌菌株接种在PDA或M-培养基上,22℃黑暗恒温培养,待菌落长到培养皿直径的80%时,用打孔器在菌落的边缘打取菌丝琼脂块(直径4mm)。再用接菌针挑取单个菌丝琼脂块,准确接种在叶片主叶脉的两侧,菌丝面朝上,每个处理5个叶片,每个叶片接种1个菌丝块,以没有接菌的琼脂块作为接种对照。最后,用保鲜塑料膜封住瓷盘,置于22℃自然光下培养。定时观察发病情况并拍照,用十字交叉法量取病斑直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77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