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镍锡合金及其线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6997.7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5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卢晓军;黄文辉;秦如德;李祥;刘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火炬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6 | 分类号: | C22C9/06;B22D11/00;C22F1/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镍锡 合金 及其 线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工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镍锡合金及其线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弹性铜合金中,铍青铜是最常用的弹性合金,但其生产过程中粉尘有毒、成本极高,不宜长时间在较高温度下工作,在许多场合应用受到限制。
铜镍锡合金是一种不含铍的铜基弹性合金,与铍铜相比,其生产过程无毒、成本较低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高温强度,易于冷、热压力加工,易于焊接,是公认的铍铜良好的替代品。该类合金经过冷加工后再时效,可以获得很高的强度、硬度和优良的弹性性能,同时又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耐蚀结构件、弹簧和接插件等。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铜镍锡合金线材的生产工艺为:使用真空熔炼技术制备合金铸锭,经过大型加工设备压力加工至棒材,再利用拉拔技术生产合金线材,整个生产工艺流程长,成材率不高,生产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铜镍锡合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铜镍锡合金的线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镍锡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镍7~11%,锡4~8%,铈0.02~0.04%,余量为铜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上述铜镍锡合金的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镍和锡按照所述重量百分比配成符合成分要求的炉料,熔炼成金属液,并做炉前分析;
(2)将金属液升温至精炼温度,扒渣并添加覆盖剂,然后对金属液进行脱氧、除气处理,并按重量百分比添加铈,作为晶粒细化剂。
(3)对金属液进行水平连铸获得线坯;
(4)对获得的线坯进行均匀化处理得线材;
(5)将所述线材进行多道次拉拔加工-退火处理-拉拔循环加工,获得软态成品;
(6)将所述软态成品进行抛光并冷加工后时效处理,得加工时效态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精炼温度优选为1200~1250℃。
所述步骤(3)中水平连铸优选采用拉-停-退-停的牵引工艺,所述水平连铸的线坯连铸结晶器优选采用铜质冷却套。
所述步骤(4)中均匀化处理的温度优选为780℃,时间优选为4小时。
所述步骤(5)中退火处理的温度优选为800℃,时间优选为1小时,并水冷。
所述步骤(6)中加工后时效处理的温度优选为350℃,时间优选为1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铜镍锡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镍7~11%,锡4~8%,铈0.02~0.04%,余量为铜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铜镍锡合金与铍铜合金性能相当。本发明的铜镍锡合金的线材的制备方法采用水平连铸,与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真空熔炼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成材率高,加工设备简单,投资小,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且可获得性能同等优良的线材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配料、熔炼、炉前分析:原料铜425KG,镍47.5KG,锡27.5KG,配成符合成分要求的炉料,经核准后加入自制的工频保温炉熔化。炉料熔化后认真搅拌并取样进行炉前化学分析,上述配方配成的炉料熔化后得到的合金成分重量百分比为:铜84.96%,镍9.5%,锡5.46%,杂质0.08%。
2、精炼:将溶液升温至1200~1250℃,扒渣并添加覆盖剂,然后对金属液进行脱氧、除气处理。按重量百分比添加0.03%稀土铈,作为晶粒细化剂。
3、水平连铸:启动水平连铸牵引机,采用拉-停-退-停牵引工艺,连铸产品由牵引机卷取收卷。线坯连铸结晶器采用铜质冷却套,同时加大二次冷却水流量,可大大提高冷却强度,降低锡在凝固中的偏析程度。
4、均匀化处理:对获得的线坯进行均匀化处理,工艺为780℃+4h。
5、拉拔加工:线材经多道次拉拔加工-退火处理-拉拔循环加工后,可获得要求尺寸的软态成品。其中,退火处理工艺为:800℃+1h水冷。
6、时效处理:对获得的软态成品进行加工后时效处理,处理工艺为350℃+1h。
本实施例获得了Φ4.5mm的软态成品和Φ2.8mm加工时效态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火炬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火炬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6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接收器、碟式太阳能装置和塔式太阳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顶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