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5-二溴-2-氨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1654.1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9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运通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C07C223/06 | 分类号: | C07C223/06;C07C2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4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甲醛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中间体的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5-二溴-2-氨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3,5-二溴-2-氨基苯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医药中间体,其市场用量大,前景广阔。但现有技术中,3,5-二溴-2-氨基苯甲醛的合成存在工艺复杂、步骤多,收率低,一般为40%左右,且不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收率高、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一种3,5-二溴-2-氨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5-二溴-2-氨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向反应器中加入2-氨基苯甲酸甲酯、三溴化-N-甲基-N-正丁基咪唑,边搅拌边加热至溶解,然后加入中间体1,保持60±2℃搅拌2.5~3.5h,然后萃取、干燥、浓缩得到中间体2;
(2)向中间体2中加入无水乙醇,冷却至0℃,然后加入NaBH3,控制温度不超过5℃,加毕,降温至0℃保温反应8~10h,检测反应完毕,缓慢加入水,搅拌0.5~1h,过滤,将滤液浓缩至干,用乙酸乙酯加热溶解,脱色,过滤,冷却析出晶体,得到3,5-二溴-2-氨基苯甲醛;
其中,所述中间体1的化学式为:
所述中间体2的化学式为:
所述2-氨基苯甲酸甲酯与中间体1的质量比优选为:3∶3~5。
所述2-氨基苯甲酸甲酯的质量与三溴化-N-甲基-N-正丁基咪唑的体积比优选为3∶8~12。
所述中间体2与NaBH3的质量比为:1∶0.2~0.6。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3,5-二溴-2-氨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工艺简单,收率高,条件易控制,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15g 2-氨基苯甲酸甲酯(SM1),然后加入50mL三溴化-N-甲基-N-正丁基咪唑,边搅拌边加热至60℃溶解,然后加入19g中间体1(三溴化-N-甲基-N-正丁基咪唑),保持60℃搅拌3h,TLC检测反应完毕;然后加入乙醚150mL*3,搅拌萃取,合并乙醚层,用无水Na2SO4干燥,滤除Na2SO4,将乙醚层减压浓缩至干,得到25g中间体2(5,6-二溴-2-氨基-苯甲酸甲酯),收率81.6%。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25g中间体2(5,6-二溴-2-氨基-苯甲酸甲酯)和250mL无水甲醇,冷却至0℃,然后慢慢加入NaBH3 9g,控制温度不超过5℃;加入完毕后,0℃保温反应8h,TLC检测反应完毕;然后慢慢加入10mL水,搅拌30min,过滤,将滤液浓缩至干,用50mL乙酸乙酯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滤除活性炭,冷却析晶,得到3,5-二溴-2-氨基苯甲醛固体17g,收率75%。
实施例2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24g 2-氨基苯甲酸甲酯(SM1),然后加入64mL三溴化-N-甲基-N-正丁基咪唑,边搅拌边加热至60℃溶解,然后加入25g中间体1(三溴化-N-甲基-N-正丁基咪唑),保持60℃搅拌3h,TLC检测反应完毕;然后加入乙醚150mL*3,搅拌萃取,合并乙醚层,用无水Na2SO4干燥,滤除Na2SO4,将乙醚层减压浓缩至干,得到38g中间体2(5,6-二溴-2-氨基-苯甲酸甲酯),收率77%。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33g中间体2(5,6-二溴-2-氨基-苯甲酸甲酯)和250mL无水甲醇,冷却至0℃,然后慢慢加入NaBH316.6g,控制温度不超过5℃;加入完毕后,0℃保温反应8h,TLC检测反应完毕;然后慢慢加入10mL水,搅拌30min,过滤,将滤液浓缩至干,用50mL乙酸乙酯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滤除活性炭,冷却析晶,得到3,5-二溴-2-氨基苯甲醛固体21.8g,收率73%。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运通化工厂,未经太仓市运通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16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