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密封泄漏综合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110364803.1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5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宜;张鹤;李洪武;卜树峰;党玲;宋美球;周晓军;吕庆军;李永军;吴才成;张洪彦;刘云鹏;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3/00 | 分类号: | G01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黄启行;苏玉峰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泄漏 综合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仿真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传动装置的密封件的动密封泄漏综合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传动系统作为特种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机动性(加速性、制动性、转向性、通过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传动系统的失效,直接导致特种车辆丧失使用。
密封件是传动系统重要基础部件之一,密封件一旦失效,就会导致控制油压力低或油压建不起来,系统油压不稳定,将使整车丧失动力,无法完成直驶、转向、制动等功能。密封件的使用范围和耐久性差,工作时间达不到使用寿命的要求,将直接影响传动装置的最小维修里程,导致整个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大幅降低。
密封件在使用过程中,不论是由于摩擦、压力和转速变化还是由于油液本身的升温,都可能导致密封件失效。在传动装置中的密封属于动密封。因此,有必要对密封件进行动密封静态和动态泄漏试验,考核密封件在各种条件下密封性能的变化。
因此,存在对一种动密封泄漏综合试验方法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装配在传动装置中的被试密封件进行动密封泄漏综合试验的方法,包括步骤:设置动密封热泄漏综合试验所需的试验压力、介质温度、试验转速参数以及检测标准;根据设定的介质温度开始对油腔中的油进行加温到设定的介质温度;在每一个设定的介质温度下进行动密封泄漏综合检测,并记录检测到的试验数据。
其中,所述动密封泄漏综合检测包括:静态泄漏检测,用于检查在设定的不同压力、不同温度条件下密封元件密封性能;动态泄漏检测,用于检查在设定的不同压力、不同温度条件、不同转速下密封元件的密封性能。
其中,所述试验压力是设定的试验初始压力和试验终止压力之间的5个压力。
其中,所述试验速度位于从100r/min、500r/min、1000r/min、1500r/min、2000r/min、2500r/min、3000r/min、3500r/min、4000r/min、4500r/min和5000r/min中按照递增顺序选出的速度区间。
其中,介质温度从初始试验油温按照每5℃递增到达终至试验油温进行变化。
所述的对装配在传动装置中的被试密封件进行动密封泄漏综合试验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保存试验数据并显示试验的数据结果和性能曲线。
在静态泄漏检测过程中,顺序递增5个试验压力点,针对每一个试验压力点进行静态泄漏检测,记录每一个试验压力点下的静态泄漏各项检测数据。
本发明通过密封件动密封泄漏综合试验,能够获得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和不同转速下的密封环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动密封泄漏综合试验方法的动密封综合智能试验系统的总体原理图。
图2示出了根据用于被试密封件的微型温度传感器布置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微型温度传感器周向布置图。
图4是被试密封件的温度采集信号的流向示意图。
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动密封泄漏综合试验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功率损失-压力的关系曲线图。
图7是功率损失-转速的关系曲线图。
图8是功率损失-温度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1示出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动密封泄漏综合试验方法的动密封综合智能试验系统的总体原理图。动密封综合智能试验系统能自由调节动密封的工作压力、工作转速,还具有能测量旋转位置处信号的能力,例如动密封的摩擦端面处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等,以及能测量动密封周向运动运动状态的能力。动密封综合智能试验系统主要由机械与动力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只要搭配相应的装卡工具,动密封综合智能试验系统的试验范围可以包括径向、轴向、端面等几乎所有形式的密封件。
动密封综合智能试验系统具有两个通道,并且两个通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而互不干扰。通道1的油腔中的油温由油温传感器测量获得,被试密封件的温度由试件温升传感器测量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48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密封热失效试验方法
- 下一篇:洗衣机内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