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秋葵水溶性多糖喷雾干燥粉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60562.3 申请日: 2011-11-15
公开(公告)号: CN102391549A 公开(公告)日: 2012-03-28
发明(设计)人: 张红印;李娜;祝子平;任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主分类号: C08L5/00 分类号: C08L5/00;C08L3/02;C08B37/00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地址: 212013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秋葵 水溶性 多糖 喷雾干燥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食品成分――水溶性多糖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M oench],国外又名okra,为锦葵科秋葵属的一个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到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有多种叫法,又名羊角豆、洋芝麻、毛茄、补肾草等。据《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黄秋葵根、茎、花、种子等均可入药,其性味甘、寒、滑,入心、肺、肾、胃、肝及膀胱,可治脾虚乏力、肠燥便秘及恶疮、痈疖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多糖是黄秋葵主要功效成分,具有抗疲劳、健胃保肝、帮助消化、润肠通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能。除用作日常蔬菜外,黄秋葵在美、英、法、日等国都把它列入新世纪最佳绿色食品名录之中,美国人还给了它取了一个更容易被记住的名字——“植物伟哥”,日本人称之为“绿色人参”;它还被许多国家定为运动员的首选蔬菜,可见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新型保健蔬菜。近年来,黄秋葵在日本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非常受欢迎。随着国内对功能性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加,黄秋葵因其特殊的功能特性和良好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但是,黄秋葵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后在国内各地只有少量栽培,尚未广泛推广,更未形成产业化经营。当前,黄秋葵产品主要以鲜菜出口为主,产品类型单一,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低,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加快黄秋葵保健产品开发及加工技术、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秋葵水溶性多糖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复合酶提取黄秋葵水溶性多糖,用喷雾干燥的方法生产多糖干燥粉末。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黄秋葵水溶性多糖喷雾干燥粉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1)黄秋葵原料加水用组织粉碎机粉碎,黄秋葵粉碎溶液中加复合酶提取,在合适的条件下酶解提取,

(2)酶解提取液4000r/min离心除去大颗粒残渣,然后抽滤,得黄秋葵多糖水溶液;

(3)往黄秋葵多糖水溶液中添加麦芽糊精,麦芽糊精添加量为黄秋葵多糖水溶液干物质的质量计的10~35%;

(4)添加麦芽糊精后进行高压均质,均质压力为16~25MP,均质循环4~10次;

(5)均质后的溶液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60~200℃,出风温度80~100℃,得黄秋葵多糖干燥粉末,即为黄秋葵多糖产品。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加水量为料液比1:10~60,优选为1:10~40;

其中步骤 (1)中所述的酶解提取条件为pH5.5~8.0,优选pH6.0~7.5;温度24~45℃,优选为30~40℃;提取时间为1~12h,优选为6~8h。

其中步骤 (1)中所述的复合酶由溶壁酶和蛋白酶组成,其中所述的溶壁酶为多糖酶、溶壁酶、崩溃酶、蜗牛酶、纤维素酶或果胶酶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的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Neutrase、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Protamex或风味蛋白酶Flavorzyme的一种或几种,其加酶量为以质量计为0.5~3%;优选为纤维素酶、蜗牛酶、溶壁酶、中性蛋白酶Neutrase的复合酶,其复合质量比为纤维素酶:蜗牛酶:溶壁酶:中性蛋白酶Neutrase=3:1:0.5:4。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生产方法有如下特点:

(1)黄秋葵的利用率较高,黄秋葵中的水溶性部分得到全部利用,(2)使用复合酶。本发明制备多糖的过程中添加了复合酶,与不加复合酶相比较,一方面提高了可溶性多糖在水中的溶出程度10~15%,另一方面使得煮制后的料液黏度显著降低了,解决了煮制后过滤和浓缩的困难,提高了生产效率。(3)本发明对喷雾干燥前的多糖液,添加辅料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水溶性好的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提取用酶均已商品化,可从市场购买。

本发明所用黄秋葵原料为黄秋葵鲜果或速冻鲜果。花谢5~9d后采收的黄秋葵嫩果荚,果长8~10cm,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黄秋葵嫩果荚采收后直接加工或经冷冻储藏、解冻后加工。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05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