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玉米与白菜、豌豆间作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55903.8 申请日: 2011-11-11
公开(公告)号: CN102498897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0
发明(设计)人: 李元;吴伯志;祖艳群;安瞳昕;湛方栋;陈建军;陈斌;王吉秀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C21/00
代理公司: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代理人: 康珉
地址: 650201 云南***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玉米 白菜 豌豆 间作 控制 农田 污染 种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点源污染控制能力的增强,农田地表径流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入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湖泊等水域的主要污染源。农区地表径流污染是指农区地表沉积物与大气沉降物等在降雨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扩散性进入水体,造成地表水环境质量下降的过程。作物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种植模式能有效削减农田地表径流和营养物质的流失,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滇池流域已成为全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的湖泊之一。近年来随着流域点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实施,农田地表径流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成为影响滇池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因此,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滇池流域等湖泊的农田地表径流量与径流中氮、磷等营养物流失量的影响,筛选有效削减农田径流污染的种植模式,能为滇池等湖泊治理提供科学的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滇池流域农田种植模式引起的农田地表径流量大与径流中氮、磷等营养物流失量高,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等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简便、易掌握、低投入的利用玉米与白菜、豌豆间作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利用玉米与白菜、豌豆间作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玉米(Zea mays L.)与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或豌豆(Pisum sativum Linn)间作,所述的玉米与白菜或豌豆间作是玉米与白菜间作按1行玉米一畦和2行白菜一畦的田间布局种植;白菜收获后,按形成1行玉米一畦和1行豌豆一畦的田间布局,间作1行豌豆;种植规格是:玉米行距150cm,株距20cm,栽培密度为2500株/亩;白菜窄行距60 cm、宽行距90cm,株距30cm,栽培密度2800株/亩;豌豆行距150cm,株距1.2cm,栽培密度3.7万株/亩;或所述的玉米与白菜或豌豆间作是玉米与白菜间作按1行玉米一畦和4行白菜一畦的田间布局种植;白菜收获后,按1行玉米一畦和2行豌豆一畦的田间布局,间作2行豌豆;种植规格为:玉米行距270cm,株距20cm,栽培密度1440株/亩;白菜窄行距60cm、宽行距90cm,株距30cm,栽培密度3200株/亩;豌豆窄行距90 cm、宽行距180cm,株距1.2cm,栽培密度4.0万株/亩。

所述的利用玉米与白菜、豌豆间作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

还包括:

(1)玉米的底肥是有机肥和磷酸一铵,底肥的施肥时间是整地时一次性施入。所述的有机肥是腐熟的猪粪,有机肥的用量为100kg/亩,所述的磷酸一铵中的P2O5的含量≥45%,磷酸一铵中的总氮(N)的含量≥9.0%,磷酸一铵的用量为15kg/亩;在玉米的苗期和穗期施追肥,所述的追肥为尿素,所述的尿素的总氮(N) 的含量≥46.0%,苗期所用的尿素用量是10 kg/亩,穗期所用的尿素用量是20kg/亩;所述的百分数为质量分数;

(2)白菜的底肥是有机肥,所述的有机肥与玉米底肥所用的有机肥相同,其用量为200kg/亩,底肥的施肥时间为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在白菜移栽25天施追肥一次,所述的追肥为尿素和复合肥,所述的复合肥为元复合肥,其 N:P2O5:K2O为15:15:15,复合肥的用量为10kg/亩,尿素的用量为10kg/亩,所述的尿素的总氮(N) 的含量≥46.0%;

(3)豌豆的底肥为有机肥和复合肥,所述的有机肥与玉米底肥所用的有机肥相同,有机肥的用量为200kg/亩,所述的复合肥与白菜所用复合肥相同,复合肥的用量为20kg/亩,底肥的施肥时间为整地时一次性施入,豌豆的追肥为复合肥,所述的复合肥与白菜所用复合肥相同,分别于播种后第10~72天施7~9次追肥、每次追肥的用量为8kg/亩。

步骤(3)所述的豌豆的追肥分别于播种后第10~72天施7~9次追肥可以是分别在播种后第10天、第17天、第24天、第31天、第38天、第45天、第52天、第62天和第72天施追肥。

与按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5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