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华按蚊抗药性PCR-RFLP检测试剂盒及其专用引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4467.4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3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彤言;谭伟龙;李春晓;董言德;汪中明;郭晓霞;刘美德;张映梅;邢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华 抗药性 pcr rflp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专用 引物 | ||
1.一种检测中华按蚊中kdr基因突变位点的专用引物,由引物组A和引物组B组成:
所述引物组A由引物1和引物2组成,所述引物1和引物2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表中序列2;
所述引物组B由引物3和引物4组成,所述引物3和引物4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序列表中序列3和序列表中序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物组A和所述引物组B为独立包装;
所述突变位点为L1014F或L1014C。
3.一种检测中华按蚊中kdr基因突变位点的试剂,由试剂A和试剂B组成,所述试剂A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引物中的引物组A和HindⅢ组成;所述试剂B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引物中的引物组B和HphⅠ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A和所述试剂B均为独立包装;
所述引物组A、所述HindⅢ、所述引物组B和所述HphⅠ均为独立包装。
5.一种检测中华按蚊中kdr基因突变位点的PCR试剂,由PCR试剂1和PCR试剂2组成,所述PCR试剂1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引物中的引物组A、dNTP、DNA聚合酶、Mg2+及PCR缓冲液组成;所述PCR试剂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引物中的引物组B、dNTP、DNA聚合酶、Mg2+及PCR缓冲液组成;
所述引物组A中的各引物在所述PCR试剂1中的浓度均为0.67pmol/μl,
所述引物组B中的各引物在所述PCR试剂2中的浓度均为0.67pmol/μl,
所述突变位点为L1014F或L1014C。
6.一种制备检测中华按蚊中kdr基因突变位点的试剂盒,为如下1)或2):
1)所示的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试剂;
2)所示的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PCR试剂。
所述突变位点为L1014F或L1014C。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专用引物或权利要求3或4所述试剂或权利要求5所述PCR试剂或权利要求6所述试剂盒在检测中华按蚊中kdr基因突变位点、检测中华按蚊抗药性或制备检测中华按蚊抗药性产品中的应用;所述突变位点具体为L1014F或L1014C,所述抗药性为抗菊酯类药物;所述菊酯类药物具体为溴氰菊酯、氯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
8.一种检测或辅助检测中华按蚊中kdr基因的突变位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专用引物或权利要求3或4所述试剂或权利要求5所述PCR试剂或权利要求6所述试剂盒中的所述引物组A和所述引物组B分别对待测中华按蚊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A扩增产物和B扩增产物;
2)分别用HindⅢ酶切步骤1)得到的所述A扩增产物和用HphⅠ酶切步骤1)得到的所述B扩增产物,分别得到酶切产物A和酶切产物B;
检测所述酶切产物A和所述酶切产物B,
若所述酶切产物A得到154bp和42bp产物,且对应的所述酶切产物B得到123bp和32bp产物,则所述kdr基因不含或候选不含有所述突变位点;
若所述酶切产物A得到196bp产物,且对应的所述酶切产物B得到155bp产物,则所述kdr基因的突变位点为或候选为L1014C;
若所述酶切产物A得到154bp和42bp产物,且对应的所述酶切产物B得到155bp产物,则所述kdr基因的突变位点为或候选为L1014F;
若所述酶切产物A得到196bp、154bp和42bp产物,且对应的所述酶切产物B得到155bp、123bp和32bp产物,则所述kdr基因的突变位点为或候选为L1014C;
若所述酶切产物A得到154bp和42bp产物,且对应的所述酶切产物B得到155bp、123bp和32bp产物,则所述kdr基因突变位点为或候选为L1014F;
若所述酶切产物A得到196bp、154bp和42bp产物,且对应的所述酶切产物B得到155bp产物,则所述kdr基因突变位点为或候选为L1014F和L1014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446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