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9455.2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6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宪明;杉野聪一;河野敏和;饭塚晃平;芝村真璃子;町田昭二;约尔格·穆勒;里科·雷斯奇;米尔科·里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66 | 分类号: | F16H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由配置在变速箱内的多个行星齿轮机构将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变速并从输出部件输出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能够使用输入用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变速用的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以及六个卡合机构进行前进八档的变速的自动变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所谓的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在行星架(carrier)固定的情况下,太阳齿轮(sun gear)和齿圈(ring gear)向同一方向旋转,因此也称作正(plus)行星齿轮机构或者正向(positive)行星齿轮机构。另外,在齿圈固定的情况下,太阳齿轮和行星架彼此向不同的方向旋转。)来构成输入用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该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第一太阳齿轮、第一齿圈以及第一行星架构成,该第一行星架将一对第一行星轮(pinion)轴支承为自转和公转自如,所述一对第一行星轮彼此啮合,并且,一方与第一太阳齿轮啮合,另一方与第一齿圈啮合。
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中,第一太阳齿轮是固定于变速箱的固定要素,第一行星架是与输入轴连结的输入要素,第一齿圈是对作为输入要素的第一行星架的转速进行减速并输出的输出要素。
并且,利用腊文瑙(Ravigneaux)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变速用的两个行星齿轮机构,该腊文瑙式行星齿轮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第二太阳齿轮;第三太阳齿轮;与第三齿圈一体化了的第二齿圈;以及第二行星架,该第二行星架将一对第二行星轮轴支承为自转和公转自如,所述一对第二行星轮彼此啮合,并且,一方与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二齿圈啮合,另一方与第三太阳齿轮啮合。
对于该腊文瑙式行星齿轮机构,如果在共线图(能够用直线表示各旋转要素的相对速度的比的图)中隔开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依次作为第一旋转要素、第二旋转要素、第三旋转要素以及第四旋转要素的话,则第一旋转要素为第二太阳齿轮,第二旋转要素为与第三行星架一体化了的第二行星架,第三旋转要素为与第三齿圈一体化了的第二齿圈,第四旋转要素为第三太阳齿轮。
并且,作为卡合机构,具有: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该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作为输出要素的第一齿圈和由第三太阳齿轮构成的第四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结;第二湿式多板离合器,该第二湿式多板离合器将输入轴和由第二行星架构成的第二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结;第三湿式多板离合器,该第三湿式多板离合器将作为输出要素的第一齿圈和由第二太阳齿轮构成的第一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结;第四湿式多板离合器,该第四湿式多板离合器将作为输入要素的第一行星架和由第二太阳齿轮构成的第一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结;第一制动器,该第一制动器将由第二太阳齿轮构成的第一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于变速箱;以及第二制动器,该第二制动器将由第二行星架构成的第二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于变速箱。
根据以上结构,通过使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卡合来确立1速档,通过使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卡合来确立2速档,通过使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和第三湿式多板离合器卡合来确立3速档,通过使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和第四湿式多板离合器卡合来确立4速档。
并且,通过使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和第二湿式多板离合器卡合来确立5速档,通过使第二湿式多板离合器和第四湿式多板离合器卡合来确立6速档,通过使第二湿式多板离合器和第三湿式多板离合器卡合来确立7速档,通过使第二湿式多板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卡合来确立8速档。
并且,现有的自动变速器在输入轴的轴线上构成八个列。具体来说,从变矩器侧起依次为:第一列是第四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第二列是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列是第一离合器;第四列是第三离合器(在概略图中,第三离合器看起来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同列,但实际上是因为在第一离合器与输出齿轮之间构成有第三离合器用的活塞和油路。);第五列是输出齿轮;第六列是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七列是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第八列是第二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3768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例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各个变速档中卡合的卡合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因此,由处于释放状态的其余四个卡合机构的拖曳所造成的摩擦损失变大,存在自动变速器的效率恶化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摩擦损失的自动变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94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优化抗体的生产
- 下一篇:制动/驱动力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