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弯道照明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2372.0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2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盛进步;冯超;曹雪峰;裴敬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12 | 分类号: | B60Q1/12;B60Q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关文魁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弯道 照明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弯道照明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因汽车照明而引起的安全问题上。当车辆行驶在没有路灯照明的山路上时,转向侧的照明会存在严重的照明死角,弯道内侧大面积的视野盲区毫无疑问会导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弯道照明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为了降低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安全隐患,有必要对弯道照明进行有效的控制。
现有技术一在实现弯道照明控制时,采用在前照灯内单独设计一个用于弯道的辅助照明灯的方式,现有技术二则在弯道转向时点亮雾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一在进行弯道照明控制时,增加的辅助照明灯加大了前照灯的设计难度,增加了整灯的重量且使得整车的成本增加;现有技术二在弯道转向时点亮雾灯,其照明的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节省整车的成本,减少前照灯设计的难度,并扩大照明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弯道照明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弯道照明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采集近光灯开启信号和方向盘转角信号;
当采集到所述近光灯开启信号后,根据采集到的方向盘转角信号,点亮雾灯并调节雾灯的照射角度。
所述根据采集到的方向盘转角信号,点亮雾灯并调节雾灯的照射角度,具体为:
根据采集到的方向盘转角信号判断出转向方向,点亮所述转向方向侧的雾灯;
根据采集到的方向盘转角信号判断出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根据所述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调节所述转向方向侧的雾灯的照射角度。
所述根据采集到的方向盘转角信号判断出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之后,还包括:判断转向角度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
相应地,当判断出转向角度大于设定的阈值后,根据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调节所述转向方向侧的雾灯的照射角度。
所述设定的阈值为±15°。
所述根据所述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调节所述转向方向侧的雾灯的照射角度,具体为:
根据所述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与所述雾灯的照射角度的线性正比关系,形成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通过所述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驱动调光电机调节所述转向方向侧的雾灯的照射角度。
一种汽车弯道照明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近光灯开启信号;
第二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方向盘转角信号;
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采集模块和第二采集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采集模块采集到所述近光灯开启信号后,根据第二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方向盘转角信号,点亮雾灯并调节雾灯的照射角度。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包括:
点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方向盘转角信号判断出转向方向,点亮所述转向方向侧的雾灯;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方向盘转角信号判断出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的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调节所述转向方向侧的雾灯的照射角度。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转向角度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
相应地,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转向角度大于设定的阈值后,根据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调节所述转向方向侧的雾灯的照射角度。
所述判断单元在判断转向角度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时,所述设定的阈值为±15°。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与所述雾灯的照射角度的线性正比关系,形成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通过所述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驱动调光电机调节所述转向方向侧的雾灯的照射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实时采集近光灯开启信号和方向盘转角信号,根据采集到方向盘转角信号判断转向方向、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点亮转向方向侧的雾灯,并根据转向角度及转向速度驱动调光电机调节转向方向侧雾灯的照射角度,从而在不需要增加辅助照明灯,不需要增加灯的设计难度及成本的情况下,显著扩大转向方向侧的照明范围,提高了照明效果,进而保证车辆在弯道获得足够的照明,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3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