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束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9255.0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6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大古场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31/12 | 分类号: | H01J3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 显示器 | ||
1.一种电子束显示器,所述电子束显示器包括:
前板,包含具有响应于电子的照射而发射光的荧光体的多个像素和用于提取从荧光体发射的光的光透射开口,所述光透射开口与像素中的每一个对应地被布置;和
后板,包含多个电子发射器件,所述多个电子发射器件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对应地被布置,以向对应的像素照射电子,并且使得电子束照射表面上的照射电流密度在对应的像素内具有强度分布,其中,
光透射抑制部分覆盖开口的与电子束的照射电流密度最大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并且光透射抑制部分的面积为电子束照射表面上的开口的面积的10%~28%。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束显示器,其中,
根据电子发射器件在后板上的布置位置,所述多个电子发射器件被分成多个组,从而,对于电子发射器件的组,逐个组地确定电子束的照射电流密度最大处的对应像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电子束显示器,其中,
所述光透射抑制部分具有小于或等于5%的光透射率,
当在前板的平面中设定X坐标和Y坐标、x是任意的X坐标值、通过在没有光透射抑制部分的条件下对于沿X=x的线的发光轮廓的变化曲线进行积分而得到X坐标值的函数LY(x)、a和d是开口的两个端部处的X坐标值、并且b和c是光透射抑制部分的两个端部处的X坐标值时,
满足d<c<b<a,并且,
|(LY(a)+LY(c))-(LY(b)+LY(d))|<0.02·(Ip)/ΔX被满足,其中,ΔX是全部像素的发光轮廓在X方向上的最大变化,Ip是根据除了被光透射抑制部分遮蔽的部分以外的通过开口的总发光量而得到的像素内的发光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电子束显示器,其中,
光透射抑制部分具有小于或等于5%的光透射率,
当在前板的平面中设定X坐标和Y坐标、y是任意的Y坐标值、通过在没有光透射抑制部分的条件下对于沿Y=y的线的发光轮廓的变化曲线进行积分而得到Y坐标值的函数LX(y)、e和h是开口的两个端部处的Y坐标值、并且f和g是光透射抑制部分的两个端部处的Y坐标值时,
满足h<g<f<e,并且,
|(LX(e)+LX(f))-(LX(g)+LX(h))|<0.02·(Ip)/Δy被满足,其中,Δy是全部像素的发光轮廓在Y方向上的最大变化,Ip是根据除了被光透射抑制部分遮蔽的部分以外的通过开口的总发光量而得到的像素内的发光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电子束显示器,其中,
光透射抑制部分具有小于或等于5%的光透射率,
当在前板的平面中设定X坐标和Y坐标、x是任意的X坐标值、通过在没有光透射抑制部分的条件下对于沿X=x的线的发光轮廓的变化曲线进行积分而得到X坐标值的函数LY(x)、±a是开口的两个端部处的X坐标值、并且±b是光透射抑制部分的两个端部处的X坐标值时,
满足-a<-b<b<a,并且,
当函数LY(x)在X=a和X=b处的斜度分别为LY′(a)和LY′(b)时,
满足|LY′(b)-LY′(a)|<0.02·(Ip)/(ΔX)2,其中,ΔX是全部像素的发光轮廓在X方向上的最大变化,Ip是根据除了被光透射抑制部分遮蔽的部分以外的通过开口的总发光量而得到的像素内的发光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电子束显示器,其中,
光透射抑制部分具有小于或等于5%的光透射率,
当在前板的平面中设定X坐标和Y坐标、y是任意的Y坐标值、通过在没有光透射抑制部分的条件下对于沿Y=y的线的发光轮廓的变化曲线进行积分而得到Y坐标值的函数LX(y)、±e是开口的两个端部处的Y坐标值、并且±f是光透射抑制部分的两个端部处的Y坐标值时,
满足-e<-f<f<e,并且,
当函数LX(y)在y=e和y=f处的斜度分别为LX′(e)和LX′(f)时,
满足|LX′(f)-LX′(e)|<0.02·(Ip)/(Δy)2,其中,Δy是全部像素的发光轮廓的在Y方向上的最大变化,并且,Ip是根据除了被光透射抑制部分遮蔽的部分以外的通过开口的总发光量而得到的像素内的发光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92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