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7515.0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4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樱井健治;小渕刚;木所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21/08 | 分类号: | F02D2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日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EGR系统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日本特开2009-264203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已知具有使特定气缸的废气的一部分回流到进气系统的排气回流(EGR)装置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在该装置中,在使EGR催化剂升温的场合,交替地实施使从特定气缸排出的废气的空燃比为稀的控制和使上述废气的空燃比为浓的控制。这样,能够在使EGR催化剂升温的同时抑制内燃机的燃料消耗率的恶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4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238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082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2642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在内燃机的加速时,进行用于满足转矩要求的燃料增量控制。在燃料增量时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浓成分。因此,若该浓气体回流到EGR系统,则可以想象在EGR催化剂中将生成大量的氨(NN3)。在该场合,若使用含有大量的氯的粗劣燃料,则存在燃料中的氯与氨结合而生成引起强腐蚀反应的氯化铵(NH4Cl)的危险。因此,希望建立用于减少在EGR系统中生成的氯化铵量,抑制EGR催化剂、EGR冷却剂等的腐蚀劣化的系统。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该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具有EGR系统的内燃机中能够抑制因EGR系统的腐蚀而引起的劣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1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该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内燃机、EGR通道、EGR催化剂以及空燃比控制单元,该内燃机具有多个气缸;该EGR通道使将上述多个气缸分成了两组的第一气缸组、第二气缸组中的上述第一气缸组的废气向进气通道回流;该EGR催化剂配置在上述EGR通道的中途;该空燃比控制单元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上述多个气缸的空燃比;在对上述内燃机发出了燃料增量要求的场合,上述空燃比控制单元进行如下的空燃比控制,即,将上述第一气缸组的空燃比控制为稀,将上述第二气缸组的空燃比控制为浓。
第2发明在第1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具有床温获取单元和升温单元;该床温获取单元获取上述EGR催化剂的床温;在实施了上述空燃比控制后,在上述EGR催化剂的床温比规定温度低的场合,该升温单元使上述EGR催化剂的温度升温。
第3发明在第2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升温单元实施使上述第一气缸组的点火时间延迟的点火延迟控制。
第4发明在第2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升温单元实施使上述第一气缸组的空燃比交替地反转为浓和稀的空燃比振动控制。
第5发明在第1~第4中任何一项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具有涡轮增压器、第一排气通道以及第二排气通道,该涡轮增压器具有涡轮,所述涡轮具有两个入口;该第一排气通道使上述第一气缸组的废气流入上述涡轮的一个入口;该第二排气通道使上述第二气缸组的废气流入上述涡轮的另一个入口;上述EGR通道连接上述第一排气通道和上述进气通道。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1发明,即使在存在内燃机的燃料增量要求的场合,也使稀空燃比的废气回流到EGR通道中。从稀空燃比的废气难以生成氨。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抑制在EGR催化剂中生成的氨量,所以,能够降低氯化铵(NH4Cl)的产生量,防止EGR系统的腐蚀。
根据第2发明,在EGR催化剂的床温比规定温度更低的场合,实施该EGR催化剂的升温控制。氯化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在EGR系统中产生了氯化铵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将其分解。
根据第3发明,使第一气缸组的点火时间延迟,从而能够提高回流到EGR通道中的废气的温度,所以,能够有效地提高EGR催化剂的床温。
根据第4发明,回流到EGR通道中的废气(第一气缸组的废气)的空燃比交替地反转成浓和稀。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提高EGR催化剂的床温。
根据第5发明,在备有具有两个入口的所谓的双入口型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中,能够适用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系统结构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75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