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食品加工剩余物制备黑木耳营养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1521.5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曾峰;黄一帆;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食品 加工 剩余物 制备 黑木耳 营养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及加工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食品加工剩余物制备黑木耳营养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是著名的药食兼用真菌,,是一种大型真菌,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其主要活性成分黑木耳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血栓、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等功能。菌丝体是黑木耳的营养器官,相当于高等绿色植物的根、茎、叶,是黑木耳的主体。黑木耳的子实体,又称担子果,是我们烹饪食用的部分。
《本草纲目》中记载,黑木耳:性平,味甘;补齐止血、涩肠活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黑木耳的药理作用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黑木耳子实体及其提取物除了具有传统上的药理作用以外,还具有抗肿瘤、抗诱变、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由于野生黑木耳越来越稀少,且外销需求量大。目前研究以大量人工发酵菌丝体在生产上应用,但液体发酵耗能高,所得产物活性成分低,容易污染等缺陷。
在产物应用方面,有籍保平等的“黑木耳类降脂食品及加工方法”(CN1864541)以及张聪等的“黑木耳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1317681),他们均对黑木耳产品加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并将制成的产品用在降血脂以及保健功能上。
目前在黑木耳液体发酵领域的技术上存在原料成本高、发酵菌丝产量和菌丝粗多糖含量较低、在发酵产物上没有有效地提取利用等问题。目前,尚未见利用食品加工剩余物,通过黑木耳固态发酵培养物制成黑木耳营养液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食品加工剩余物制备黑木耳营养液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食品加工剩余物,通过固态发酵法制备黑木耳营养液,发酵原料易得、成本低,固态发酵所得功能成分较高,营养价值高。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胡萝卜渣(胡萝卜经榨汁后的剩余物)等食品加工剩余物制备黑木耳营养液的方法。近些年来,胡萝卜汁加工产业发展较快,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通常,胡萝卜榨汁后,会产生40%左右的废渣,给生产及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本发明的方法较好地利用了加工剩余物,以黑木耳菌为出发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固态发酵,获得大量的黑木耳发酵菌质;然后将发酵菌质用热水浸提法获得富含黑木耳的提取液(含多糖、多肽等),并制成浓缩液;最后将此浓缩液调配成适口性良好的营养液。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液体培养:以黑木耳菌为出发菌株,经斜面、一级摇瓶扩大培养得到摇瓶一级种;
(2)固态发酵:以胡萝卜渣为黑木耳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接种摇瓶一级种,获得黑木耳发酵菌质;
(3)黑木耳发酵菌质用热水浸提法获得富含黑木耳多糖和氨基酸的提取液,并制成浓缩液;最后将该浓缩液调配成营养液。
其中步骤(1)中所述一级摇瓶扩大培养中一级摇瓶培养基的配制为:胡萝卜汁30~100 g/L、葡萄糖5~30 g/L、KH2PO4 1~5 g/L、MgSO4·7H2O 0.5~1 g/L,pH自然;培养条件为:80~200rpm培养5~7d,温度24~28℃。
步骤(2)所述固态发酵中采用的发酵培养基,其原料组成按重量比包括: 胡萝卜渣70~90%,麸皮10~30%;发酵培养基的制备为:将胡萝卜渣与麸皮充分搅拌均匀,加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0~65%。
步骤(2)所述接种是将摇瓶一级种以3~12%(体积)的接种量接种,固态发酵的培养条件为:24~28℃,培养15~25天,菌丝即可长满瓶,待长出原基,获得黑木耳发酵菌质。
步骤(3)所述热水浸提法的步骤包括:
(1)将黑木耳发酵菌质从瓶中取出,加入3~10倍体积的水,85~100℃提取0.5~1h,经压滤后,得到提取液A和滤渣A;
(2)滤渣A中加入2~5倍重量的水,加热至85~100℃提取0.5~1h,经压滤得提取液B和滤渣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1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缬沙坦消旋体的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陶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