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烟无卤阻燃模缩套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0896.1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1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晖;冉祥海;黄雷;王飚;程根水;聂飞;郑凯航;刘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凯恒科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23/06;C08L23/16;C08L51/06;C08K13/04;C08K3/02;C08K7/24;C08K3/22;C08K5/134;C08K5/372;H01R4/7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520 广东省广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烟无卤 阻燃 模缩套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以聚烯烃为基体树脂的阻燃模缩套,特别涉及一种低烟无卤阻燃模缩套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和航海装备的设计与装配中,内载电子系统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各个电子设备单元之间连接往往需要大量的电线电缆。在电器装配过程中,电缆终端连接处、电缆开口和电缆分叉连接处需要大量进行消除应力、密封和机械保护等处理,早期采用缠绕带进行缠绕处理,但存在操作麻烦、效率低、易松脱、不美观和可靠性低等缺点。模缩套的出现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模缩套是一种较特殊的高性能特种热缩材料,通过加热可以完全紧密的收缩到电缆终端连接处、电缆开口和电缆分叉连接处。由于可以根据线束实际状况通过模具精确设计产品形状,收缩后的模缩套形状规则、美观,可提供良好的应力消除、密封和机械保护,满足复杂电器装配的使用要求。
模缩套由树脂、橡胶、阻燃剂、添加剂、加工助剂等复配,并经混炼造粒、模压成型、辐照交联改性、扩张定型而制成,早期的模缩套用阻燃剂多为含卤体系,但热缩产品低烟无卤、低害环保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市售的无卤阻燃型模缩套产品并不多见,配方中无卤阻燃剂多为磷-氮膨胀型阻燃剂(IFR)和无机类金属氢氧化物,或阻燃效果有限,或性价比不高,或发烟量大,各有优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低烟无卤阻燃模缩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低烟无卤阻燃模缩套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低烟无卤阻燃模缩套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烟无卤阻燃模缩套,包含以下按质量份计的成分:
所述的聚烯烃树脂优选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三元乙丙橡胶(EPDM)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优选为乙酸乙烯酯的质量含量为14~28%、熔体指数为3.5~4.5g/10min(ASTM D1238)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所述的低密度聚乙烯优选为熔体指数为2g/10min(ASTM D1238),密度为0.9192g/cm3(ASTM D792)的低密度聚乙烯;
所述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优选为熔体指数为2g/10min,密度为0.918g/c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所述的三元乙丙橡胶优选为乙烯质量含量为50~65%,门尼粘度ML(1+4)(125℃)为38~52MU的三元乙丙橡胶;
所述的马来酸酐官能团接枝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g-MAH)优选为马来酸酐共聚改性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接枝率为质量百分含量1.0~1.2%,熔体指数为1.1~2.0g/10min(ASTM D1238);
所述的红磷粉的用量优选为10~18质量份;
所述的可膨胀石墨的用量优选为10~20质量份;
所述的可膨胀石墨优选为平均粒径为200~400目、膨胀倍率为150~200ml/g、碳含量为质量百分比90~99.9%的可膨胀石墨;更优选为400目、膨胀倍率为150ml/g、碳含量为质量百分比90~99.9%的可膨胀石墨;
所述的氢氧化镁的用量优选为40~50质量份;
所述的氢氧化镁优选为MgO含量大于质量百分比67%,平均粒径小于200nm,比表面积为4.0~6.0m2/g的氢氧化镁;
所述的抗氧化剂优选为受阻酚主抗氧剂和硫醚高效辅助抗氧剂按质量比1∶1~4配比而得;
所述的受阻酚主抗氧剂优选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或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酯(抗氧剂1076)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硫醚高效辅助抗氧剂优选为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DLTP)或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DSTP)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润滑剂优选为硬脂酸锌(ZnSt)、硬脂酸镁(MgSt)或硬脂酸正丁酯(BS)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交联助剂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EA)或三烯丙基异氰酸酯(TAIC)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凯恒科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凯恒科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08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