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通道蛋白基因在构建与Hpa1Xoo相互作用的互作载体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5929.1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4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董汉松;桑素玲;刘昌来;尤真真;徐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1 | 分类号: | C12N15/81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蛋白 基因 构建 hpa1 sub xoo 相互作用 载体 中的 应用 | ||
1.SEQ ID NO.1所示的水通道蛋白基因PIP1;4在构建其表达产物与Hpa1Xoo相互作用的互作载体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作载体为酵母双杂交系统中使用的重组载体pGBKT7::PIP1;4,该重组载体是通过以拟南芥生态型Col-0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特异性上、下游引物SEQ ID No.6和SEQ ID No.7克隆SEQ ID NO.1所示的PIP1;4基因,经Nde I/BamH I双酶切后插入到pGBKT7质粒的Nde I/BamH I酶切位点之间所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作载体为酵母双杂交系统中使用的重组载体pGADT7::PIP1;4,该重组载体是通过以拟南芥生态型Col-0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特异性上、下游引物SEQ ID No.6和SEQ ID No.7克隆SEQ ID NO.1所示的PIP1;4基因,经Nde I/BamH I双酶切后插入到pGADT7质粒的Nde I/BamH I酶切位点之间所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作载体为膜酵母双杂交系统中使用的重组载体pBT3-N::PIP1;4,该重组载体是通过以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载体pGADT7::PIP1;4为模板,利用特异性上、下游引物SEQ ID No.12和SEQ ID No.13克隆得到PIP1;4基因,Sfi I酶切后连接到pBT3-N质粒的Sfi I酶切位点所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作载体为膜酵母双杂交系统中使用的重组载体pBT3-STE::PIP1;4,该重组载体是通过以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载体pGADT7::PIP1;4为模板,利用特异性上、下游引物SEQ ID No.14和SEQ ID No.15克隆得到PIP1;4基因,Sfi I酶切后连接到pBT3-STE质粒的Sfi I酶切位点所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作载体为Pull-down assay中使用的表达水通道蛋白PIP1;4的重组载体pPICZ-A::PIP1;4,该重组载体是通过以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载体pGADT7::PIP1;4为模板,利用特异性上、下游引物SEQ ID No.16和SEQ ID No.17克隆得到PIP1;4基因,经EcoR I/Kpn I酶切后连接到酵母胞内表达载体pPICZ-A上的EcoR I/Kpn I酶切位点之间所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作载体为Pull-down assay中使用的表达水通道蛋白PIP1;4的重组载体pPICZα-A::PIP1;4,该重组载体是通过以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载体pGADT7::PIP1;4为模板,利用特异性上、下游引物SEQ ID No.18和SEQ ID No.19克隆得到PIP1;4基因,经EcoR I/Kpn I酶切后连接到酵母胞外分泌表达载体pPICZα-A上的EcoR I/Kpn I酶切位点之间所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作载体为BiFC杂交系统中使用的重组载体pCAMBIA1301::PIP1;4::YN,该重组载体是以pPLV17为模板,以SEQ ID No.24和SEQ ID No.25为引物扩增黄色荧光蛋白氮末端序列YN,将所得的YN使用Xba I和Pst I进行酶切并插入到pCAMBIA1301相应的酶切位点获得pCAMBIA1301::YN载体;以拟南芥生态型Col-0基因组DNA为模板,以SEQ ID No.28和SEQ ID No.29为引物扩增PIP1;4,将扩增的到得PIP1;4基因使用Kpn I和BamH I双酶切后插入到pCAMBIA1301::YN载体的Kpn I和BamH I酶切位点间得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59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