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薄膜太阳电池的透明导电基板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8948.1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4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褚君浩;赵守仁;王善力;张传军;曹鸿;邬云华;潘建亮;孙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H01L3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薄膜 太阳电池 透明 导电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具体是指一种用于薄膜太阳电池的具有陷光结构的透明导电基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个标准太阳AM1.5(100mW/cm2)条件下,整个光谱可有效利用的范围在300-1100nm范围内,在到达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之前由于各层的反射而导致的光损失约在10%左右,相当于大约10mW/cm2(理论值)。造成这个原因其一是:太阳光谱光子的反射是由于空气/玻璃及内部各层界面之间的衍射指数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各个界面的特性不同造成的。表征界面的不同有两个指标:粗糙度和雾度(Haze),前者影响后者。雾度是指透过材料而偏离入射光方向的散射光通量与透射光通量之比,表征透明或半透明材料的散透射特性。合适的雾度,可以增加到达吸收层光子的数量,从而增加有效电子-空穴对而对光电流做出贡献。
对于薄膜电池来说,提高其转换效率需要多个途径来进行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光照利用率。陷光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膜层界面处的“非镜面”处理,通过对入射光的漫反射、折射和散射,使其以一定角度入射的光线分散为从各个方向入射,从而增加入射的光子数,使得满足禁带宽度范围内的尽可能多的入射光到达太阳电池的吸收层。
目前已有的薄膜电池结构,增加陷光效应的方法仅仅是在TCO膜层上进行一定的处理,使之增加透过率。但是未处理的玻璃板两个表面和减反层可以近似看成镜面,对光存在反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薄膜太阳电池玻璃基板的两个表面及减反层的处理,在其表面形成陷光结构的一种用于薄膜太阳电池的透明导电基板的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薄膜太阳电池的透明导电基板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玻璃基板放在卧式结构的喷砂设备中,腔体内为负压,上下喷嘴同时对玻璃基板二面作喷砂处理,使玻璃基板二面的平均粗糙度达1-50μm,使之具有绒面特性。
§2然后把玻璃基板放入HF酸液腐蚀槽中,HF酸浓度为1-10%,腐蚀时间根据雾度要求而定,雾度范围要求1~10%。
§3在玻璃基板的一面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浸镀或磁控溅射镀减反膜,减反膜满足n d=λ/4条件,n为折射率,d为厚度。减反膜材料为SiOx(氧化硅)、SiNx(氮化硅)、SNx(氮化硫)、MgF2(氟化镁)、Al2O3(氧化铝)、TiO2(氧化钛)和Ta2O5(氧化钽)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用那种材料要根据电池吸收层的禁带宽度而定。减反膜膜层除了本身的增透作用外,界面处的喷砂处理,大大增加了其有效光透过。
§4对镀减反膜后的玻璃基板作钢化处理,钢化温度为600-800℃,钢化时间30~60秒(3mm厚玻璃),通过钢化处理固化减反膜。
§5采用磁控溅射或MOCVD或LPCVD镀透明导电膜,厚度为500-1000nm,材料为ITO或FTO或AZO。
§6利用CH3COOH或HCl溶液腐蚀导电膜表面,使其表面为“陨石坑”或“弹坑”状绒面结构,平均粗糙度为σrms=50-200nm。
本发明的优点是:
减反膜镀在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玻璃基板上,当减反膜不能完全满足n d=λ/4条件时,实际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微观粗糙处理可以保证减少入射光的光损失,大大增加了其有效光透过。
透明导电膜镀在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玻璃基板上,再对透明导电膜镀的绒面结构处理,使其上依次生长的膜层界面都为绒面结构,有效增加了到达电池吸收层的透光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普通浮法平板Na玻璃;
图2采用喷砂和HF酸混合液处理后的玻璃基板的表面状态;
图3为在玻璃基板的一面制备减反层和钢化处理退火后的表面状态;
图4为在玻璃基板的另外一面镀TCO膜层并进行酸液腐蚀处理后的表面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未经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9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