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S,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7386.0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4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敏;王瑛;尉宏伟;苗雨;黄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何薇 |
地址: | 10003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吡咯 吡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涉及医药莫西沙星侧链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制备(S,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化学名称:1-环丙基-6-氟-1,4-二氢-7-[4aS,7aS)-6H-吡咯并[3,4-b]吡啶-6-基]-4-氧代-3-喹啉酸)系德国Bayer公司研发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有效的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对革兰阳性菌,包括链球菌、黄金色葡萄菌、酿脓链球菌,比司帕沙星和环丙沙星具有更好抗菌活性。式I是莫西沙星的侧链,即合成莫西沙星的关键中间体(S,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
结构如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种:
美国专利US5770597公布了如下方法:
该方法起始原料廉价易得,但是反应步骤繁多,过程复杂,使用价格昂贵且极易燃的试剂四氢铝锂,要求反应溶剂绝对无水,反应后氢化铝锂的处理会有大量热量放出 同时释放出氢气,随时有爆炸的危险,处理后的铝离子常会形成胶体,增加过滤和萃取的难度。这种方法只适合实验室小批量制备,不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3)129-131;药物莫西沙星中间体的合成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徐亮2005;抗菌药物莫西沙星的合成(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翟红2007;专利EP0350733、WO201012277大致采用以下路线:
该路线在对吡啶环加氢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用Ru/C催化剂破坏吡啶的双键结构,再用Pd/C催化剂还原,需要分两次加氢还原,所需时间分别为22小时和7小时,此工艺过程复杂,所需时间也长。另外一种加氢方法是用钯碳作催化剂在8Mpa压力下于85℃加氢14小时,该方法所需温度较高,压力也高,对设备要求苛刻且在高温高压下有副反应发生。该路线在还原酰亚胺为胺的过程中,用到氢化铝锂或红铝,二者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反应活性高,遇到潮气或溶剂中含有微量水会立即着火甚至发生爆炸,另外淬灭反应时容易形成胶体,后处理非常困难。在最后一步加氢脱去苄基保护基时,仍需要高温高压下反应16小时,对设备要求较高。综上所述该路线也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鉴于以上合成工艺存在的弊端,制备莫西沙星的关键中间体式I化合物依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关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莫西沙星医药中间体(S,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新工艺路线:以吡啶二羧酸为原料经过脱水、氨解、环合、吡啶环加氢、酰亚胺还原、手性拆分、氨基酰胺化、加氢脱苄基、脱酰胺基得到如式I所示的莫西沙星关键中间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S,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的方法,反应式如下:
操作步骤如下:
1).式VIII所示的化合物吡啶二羧酸脱水后与苯胺反应制备式VII所示的化合物6-苄基-吡咯[3,4-b]吡啶-5,7-二酮,在酸性溶剂中、钯碳催化剂存在下催化加氢制备式VI所示的化合物6-苄基-六氢-吡咯并[3,4-b]吡啶-5,7-二酮;
2).以金属硼氢化物的复配物为还原剂还原化合物VI中的酰亚胺基团,制备式V所示的化合物6-苄基-八氢-吡咯并[3,4-b]吡啶;所述的金属硼氢化物的复配物选自金属硼氢化物与碘、酸或甲醇的复配物;
3).将化合物V进行手性拆分得到式IV所示的化合物(S,S)-6-苄基-八氢-吡咯并[3,4-b]吡啶;
4).在溶剂和缚酸剂存在下、利用酰氯或酸酐将化合物IV上的亚胺酰胺化,制备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5).在有机溶剂中常温、常压钯碳催化氢解脱去化合物III的苄基,制备式II所示的化合物;
6).在强碱或强酸作用下脱去化合物II的酰胺基团,得到式I所示的(S,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7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