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1141.7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8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伍;张强;曾宣湛;黄大清;张元蕾;胡志伟;王明亮;黄云峰;夏青;温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B32B27/12;B32B37/10;B32B3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纤维 复合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其包括一基层,该基层包括一纤维层及结合于纤维层上的一树脂层,该纤维层包括上表面及与上表面相反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树脂层与该上表面结合,并渗浸到纤维层内部,该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还包括一注射层,该注射层与该基层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该注射层由树脂组成,该注射层与纤维层的下表面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其特征在于:该树脂层为透明或半透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其特征在于:该树脂层由透明的环氧树脂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层上形成有装配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层为由纤维编织而成的编织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其特征在于:该纤维选自碳纤维、玻璃纤维、克维拉纤维及混编纤维中的一种。
7.一种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二塑料薄膜,该二塑料薄膜经成型加工具有所需的形状;
于所述其中一塑料薄膜的一表面上披覆一层树脂,并将一纤维层披覆于该树脂上,再将所述另一塑料薄膜盖设于该纤维层上;
将夹合有该树脂及纤维层的塑料薄膜进行抽真空处理;
将经抽真空处理的夹合有该树脂及纤维层的塑料薄膜放入一压合模具中进行压合,使该树脂部分渗浸到纤维层内部并固化形成一树脂层;
剥离所述塑料薄膜,对纤维层与树脂层进行裁切,以去除余料而获得一基层;
将该基层作为嵌件放置于一成型模具的模腔内,向该模腔内注射熔融的树脂,冷却后该树脂形成一注射层,该注射层与该纤维层远离该树脂层的表面结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处理是在一抽真空容器中进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塑料薄膜朝向该纤维层的表面上涂覆有脱模剂。
10.一种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压合模具;
将一纤维层铺设于该压合模具内;
对该压合模具内进行抽真空,抽真空的同时往压合模具内填充流体状的树脂;
压合模具对该树脂及纤维施层加压力进行压合,使树脂渗透纤维层到达纤维层与压合模具贴合的表面并固化形成一树脂层;
对纤维层与树脂层进行裁切,以去除余料而获得一基层;
将该基层作为嵌件放置于一成型模具的模腔内,向该模模腔内注射熔融的树脂,冷却后该树脂形成一注射层,该注射层与该纤维层远离该树脂层的表面结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压合模具的内表面涂覆有脱模剂。
12.一种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压合模具;
将一表面涂覆有树脂的一纤维层铺设于该压合模具内;
压合模具对该树脂及纤维层施加压力进行压合,同时对压合模具内进行抽真空,使树脂部分渗浸到纤维层内部并固化形成一树脂层;
对纤维层与树脂层进行裁切,以去除余料而获得一基材;
将该基材作为嵌件放置于一成型模具的模腔内,向该模腔内注射熔融的树脂,冷却后该树脂形成一注射层,该注射层与该纤维层远离该树脂层的表面结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压合模具的内表面涂覆有脱模剂。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树脂层由透明的环氧树脂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层为由纤维编织而成的编织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树脂与纤维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纤维选自碳纤维、玻璃纤维、克维拉纤维及混编纤维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11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