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3868.0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罗春;黄建军;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5/203 | 分类号: | C07H15/203;C07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橙皮 苷二氢查耳酮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原料药氢化工艺,更具体地,特别是涉及到以新橙皮苷为基本原料氢化制备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的工艺。
背景技术
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是将从天然柑橘中提取得到的新橙皮苷氢化而成的黄酮类衍生物。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分子式为C28H38O15,分子量为612.58,其结构式为:
早在1963年,Horowitz等人就发现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具有强烈的甜味。其特点在于甜度大(蔗糖甜度的1500~1800倍),口感清爽,余味持久,并具有极佳的屏蔽苦味的功效。NHDC的糖苷基在体内发生水解,而糖苷基几乎不参与代谢,所以NHDC热能值比较低,小于8.36J/g,可以作为低能量食品甜味剂。目前人们已对它进行过毒理试验,并在已有的毒理试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它的食品甜味剂地位。1997年,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被我国卫生部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增补品种,可用于食品工业。
目前制备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查耳酮的方法主要是在压力大于2.0MPa的压力下进行,通常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为比较昂贵的钯碳进行氢化反应,而且此种催化剂不易回收利用及产业化生产。通常氢化反应用到的溶剂多为甲醇、乙醇、水的碱性溶液。
所以此方法危险性大,成品收率不高,而且有环境污染,这样导致目前的方法不利于产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条件要求简单,操作方便,收率极高,成本低廉,污染小的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氧化钾或者氢氧化钠在搅拌下溶解在水中,配成质量百分浓度为3~6%的碱性溶液;
(2)然后将新橙皮苷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所述碱性溶液中,所述新橙皮苷与所述碱性溶液的用量比例为1∶5~8,搅拌溶解;
(3)搅拌溶解后加入雷尼镍,其中所述雷尼镍的用量为新橙皮苷质量的5~8%,0.01~0.1MPa氢气压力下进行氢化反应,然后开始搅拌,反应4~6h,得反应液;
(4)将反应液用盐酸调至pH7~7.5,静置24~28小时后,将结晶固体滤出,得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粗品。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粗品用5~8倍纯化水加热溶解,并用活性炭进行脱色处理,趁热过滤,冷却结晶24~28小时,滤取晶体,100±10℃真空干燥3~5小时得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成品。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活性炭为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粗品质量的8~10%。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步骤1中所述碱性溶液质量百分浓度为3%。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步骤2中所述新橙皮苷与所述碱性溶液的用量比例为1∶5。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步骤3中所述雷尼镍的用量为新橙皮苷质量的5%。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步骤3中所述氢气压力为0.01~0.02MPa。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步骤4中将反应液用盐酸调至中性。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获得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的收率≥85%,纯度≥96.5%。本发明所制备的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通过红外光谱,高效液相等进行表征鉴定,与2010版欧洲药典的表征数据一致,谱图见附图说明。
本发明以天然植物原料新橙皮苷为起始原料,经碱性溶液开环,雷尼镍为氢化催化剂,低压氢气条件下,进行氢化反应,可得到高收率、高质量的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不需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进行氢化反应,危险性小,便于产业化生产;以水为溶剂,成本低,无环境污染;以雷尼镍为氢化催化剂,成本低廉,可回收利用;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成品收率高,质量好,生产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红外光谱;
图2、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高效液相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3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