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控制三维轴向耳石复位转椅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4443.3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9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徐飞;张定国;殷善开;高雪官;于栋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控制 三维 轴向 耳石 复位 转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耳石复位系统,具体是一种智能控制三维轴向耳石复位转椅。
背景技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眩晕疾病,手法复位是目前治疗BPPV主要方法,有经验的耳鼻喉科医生采用手法复位可以治疗绝大多数BPPV,效果肯定。但目前主要的存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对该疾病认识不足,不会对该类病人进行复位治疗,目前国内耳鼻喉科医生培训中缺乏相关内容。现有的耳石复位转椅主要是靠手工来实现旋转,由于该设备较为笨重,一个操作人员难以完成手工旋转的动作。同时由于旋转装置的固定是通过螺栓的插拔来锁定,增加了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智能控制三维轴向耳石复位转椅的研制能克服以上缺点。
经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0820080106.7,专利名称为:一种全自动的前庭耳石复位系统的设备,申请日为2008年4月22日。该设备主要是由操作台、体位转换台以及体位固定椅组成,操作台通过导线与体位转换台的电机和控制设备相连,以达到控制体位转换台的旋转。但是该设备存在一定的不足:1、该设备拥有较大的控制台和体位转换台,使得整机体积庞大,不利于节省空间;2、该设备无应急保护,如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保证旋转机构的运动停止;3、在断电的情况下不能保证手工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三维轴向耳石复位转椅。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控制三维轴向耳石复位转椅,包括控制设备、三维旋转机构和人体固定装置,其中:人体固定装置与三维旋转机构活动连接,控制设备设置在三维旋转机构上;所述三维旋转机构中设有第一蜗轮蜗杆减速器、第二蜗轮蜗杆减速器、蜗轮丝杠升降机、第一旋转手柄、第二旋转手柄、第三旋转手柄、第二联轴器、第四联轴器和第六联轴器,其中,第一蜗轮蜗杆减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一旋转手柄相连接;第二蜗轮蜗杆减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四联轴器和第二旋转手柄相连接;蜗轮丝杠升降机包括第一输入端,蜗轮丝杠升降机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六联轴器与第三旋转手柄相连接。
所述三维旋转机构包括底座、水平轴旋转装置、外框架、内框架、垂直升降装置、垂直轴旋转装置,其中:外框架和内框架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内框架的顶部与外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水平轴旋转装置固定在底座上,垂直轴旋转装置设置在外框架的顶部的方板上,垂直升降装置固定在内框架上;内框架上固定有滑轨;第一蜗轮蜗杆减速器、第一旋转手柄和第二联轴器设置在水平旋转装置中,第二蜗轮蜗杆减速器、第二旋转手柄和第四联轴器设置在垂直轴旋转装置中;蜗轮丝杠升降机、第三旋转手柄和第六联轴器设置在垂直轴旋转装置中。
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内部过盈配合第一固定套筒角接触球轴承和第二固定套筒角接触球轴承,两根固定套筒角接触球轴承之间过盈配合一根水平旋转轴;其中第一固定套筒角接触球轴承通过第一蜗轮蜗杆减速器限制其轴向自由度,第二固定套筒角接触球轴承通过水平旋转轴限制其轴向自由度,水平旋转轴固定安装在外框架的顶部的方板上。
所述水平轴旋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面板、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一联轴器,其中:第一蜗轮蜗杆减速器还包括第二输入端,第一蜗轮蜗杆减速器和第一步进电机固定在固定面板上,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将扭矩传递给第一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垂直轴旋转装置还包括第二步进电机和第三联轴器,其中:第二蜗轮蜗杆减速器还包括第二输入端,第二步进电机通过第三联轴器将扭矩传递给第二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内框架底部和外框架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底部角接触球轴承,两个底部角接触球轴承中间设有一根底部旋转轴,底部旋转轴用来约束两个底部角接触球的一个方向的轴向运动,两个角接触轴承的轴承支座提供另外两个轴向的约束。
所述内框架的顶部固定有一根顶部旋转轴,外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顶部角接触球轴承,顶部旋转轴限制顶部角接触球轴承的一个轴向自由度,顶部旋转轴的轴承支座限制顶部角接触球轴承的另一个轴向自由度;所述顶部旋转轴穿过内框架顶部,与外框架顶部方板上的垂直轴旋转装置中的第二蜗轮蜗杆减速器相连。
所述的垂直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三步进电机和第五联轴器,其中:蜗轮丝杠升降机还包括第二输入端,第三步进电机通过第五联轴器将扭矩传递到蜗轮丝杠升降机的第二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4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心脑血管治疗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腹腔镜下疝修补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