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3661.5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7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谢嘉铭;廖维崙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518109 中国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应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由多条线路构成成单一条传输线的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包括基板、感应线路及信号传输线。感应线路及信号传输线形成于基板上,感应线路可感应手指或触控笔的触控指令,信号传输线则可传送触控指令至一电路板。为响应不同触控面板的尺寸需求,信号传输线的宽度也要配合变更。
变更信号传输线的宽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新设计网版上的镂空图案,然后配合信号传输线的材料性质,在多次印刷验证后,才能避免形成于镂空图案内的信号传输线材料过度扩散而彼此接触。也就是说,触控面板必须避免相邻二传输信号线彼此接触,因为相接触的二信号传输线将导致短路的不良问题。
然而,在验证新信号传输线宽度的过程相当耗时,一般来讲需要2至3个月。对于产品生命短的触控式电子装置而言,如何缩短设计新信号传输线的时程是本产业面临的课题之一。
此外,由于信号传输线材料的流动性,使信号传输线的边缘形成边缘凹、凸部。愈宽的信号传输线,其边缘凹、凸部的凹凸幅度愈大,导致相邻二传输信号线彼此接触而短路的机率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多条细的信号线接触而成为单条信号传输线,使信号传输线的边缘凹、凸部甚小,如此相邻二传输信号线彼此接触而短路的机率很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面板。面板包括一基板及一信号传输线。基板具有一可视区。信号传输线延伸至基板的边缘。信号传输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及一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电性接触于第一信号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面板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网版,其中网版包括一网层及一图案化层,图案化层形成于网层上,图案化层具有一第一信号线开孔及一第二信号线开孔,第一信号线开孔及第二信号线开孔间隔一间距;提供一基板,其中基板具有一可视区,第一信号线开孔及第二信号线开孔的区域对应基板的边缘;设置网版于基板上;形成一第一信号线材料及一第二信号线材料,其中第一信号线材料通过第一信号线开孔形成于基板上,而第二信号线材料通过第二信号线开孔形成于基板上,第一信号线材料接触于第二信号线材料而形成一信号传输线;烘烤信号传输线,使信号传输线固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面板及一控制器。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信号传输线及一感应结构。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一非可视区。感应结构对应可视区形成于基板上。信号传输线形成于非可视区内。信号传输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及一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电性接触于第一信号线。显示面板对应触控面板配置。控制器控制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面板及一控制器。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一信号传输线及一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一非可视区。主动元件阵列结构层对应可视区形成于基板上。信号传输线形成于非可视区内。信号传输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及一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电性接触于第一信号线。显示面板对应触控面板配置。控制器控制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图2绘示图1中沿方向2-2的剖视图。
图3绘示图1中局部3’的放大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5A至图5C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版的示意图。
图6绘示图1的基板形成有感应结构的俯视图。
图7绘示图5A的网版置于图6的基板的示意图。
图8绘示图6的基板形成有信号线的局部示意图。
图9绘示图8的信号线材料构成信号传输线的示意图。
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触控面板
110:基板
110a:上表面
120:感应结构
121:第一感应单元
122:第二感应单元
123:第一导电线
124:第二导电线
130:信号传输线
131:第一信号线
131′:第一信号线材料
131a:第一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6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