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硝酸钾复混肥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7521.7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彬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7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酸钾 复混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肥料,尤其是一种硝酸钾复混肥。
背景技术
从所周知,硝酸钾肥可以同时提供氮和钾,易于植物的吸收,能使树木茎杆强健,提高作物抗病虫、抗寒、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促使根部发达,球根增大,并能促使果实膨大,色泽良好,缺钾会导致树木叶片枯焦坏死,在作物的生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钾肥功能较为单一,影响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的钾肥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硝酸钾复混肥,该钾肥不仅有于植物的吸收,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抗旱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而且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对植物自身的品质具有较好的改善,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同时在改善土壤环境,强化造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代谢方便具有较强的优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硝酸钾复混肥,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有效成分:氮8%~12%、钾40%~56%、氨基酸1%~3%、土壤活化剂0.3%~1%、膨大剂0.1%~1%、生根剂和络合剂0.1%~3%。
其配制方法为:首先按以上所述的肥料含量称取原料,经粉碎过60目以上筛,放入搅拌机内搅拌15~20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均匀,调整PH值6~7,通过输送带送入园盘蒸气造粒,造成粒进入烘干机进行烘干,使水分不超过5%,再经冷却机冷却,然后经分筛机筛选,送入包膜机抛光包膜,即成成品。
本发明的各肥料的作用如下:
氮能促进茎叶繁茂,分蘖增多,籽实饱满,提高作物的产量及其蛋白含量。
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钾素供应不足时,碳水化合物代谢受到干扰,光合作用受抑制,而呼吸作用加强。钾不足时,植株茎秆柔弱,易倒伏,抗寒性和抗旱性均差;叶片变黄、坏死。
土壤活化剂能够活化生物相,改善土壤环境,解离土壤中残余养分再生利用,有效抵制土壤线虫等危害虫的繁殖与伤害、建立一个优质的土壤环境、降低生理病害发生;降解硫酸根及盐化物(氯离子)等物质的残留、提升土壤活力、强化造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代谢,使其代谢物增进作物的开根壮苗与开花座果率;分解有机物质,使化肥利于植物吸收、达到植物营养均衡供给;增加作物外观与口感,为绿色食品作物用肥的佳宝。
膨大剂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
络合剂适用于经济或大田作物的育苗、分苗、移苗、定植。可明显促进幼苗的主根伸长和加粗,侧根增多,明显抑制幼苗期易患的″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使作物出苗整齐、不烧苗、不徒长,尽快形成壮苗。
络合剂能够降解土壤中的金属离子,起到修复土壤的作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该一种硝酸钾复混肥既可做底肥,也可做追肥,用于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底肥,每亩可施25~40kg,用作追肥每亩可施30~50kg;用于蔬菜、果树底肥每亩可施40~70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硝酸钾复混肥不仅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可以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抗旱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而且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对植物自身的品质具有较好的改善,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同时在改善土壤环境,强化造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代谢方便具有较强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在花生、玉米地各100亩的实验对比中,使用本发明的硝酸钾复混肥,用量40kg/亩,对照市售普通钾肥50kg/亩施用量,结果为使用本发明钾肥的花生亩产比施用市售普通钾肥亩产增加60kg,增产8.4%,玉米比使用农家肥亩产增加110kg,增产16.5%。
实施例2
本实验例连续4季对小麦进行长效实验。
实验设2个组,一组施用本发明制备的钾肥,对照组为市售普通钾肥,用量均为40kg/亩。
实验结果如表1:
表1小麦长效实验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硝酸钾复混肥较之市售普通钾肥的肥分更丰富,肥效时间长、后劲足、增产作用明显。在施用量远远小于市售普通钾肥的情况下,依旧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有利于节省田间劳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彬,未经王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7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