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间作用划分的模拟城市扩展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7464.2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9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军;贺三维;张文婷;何青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G06N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间 作用 划分 模拟 城市 扩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城市扩展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空间作用划分的模拟城市扩展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简称CA)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许多学者耦合新方法产生了多种城市扩展应用模型,周成虎等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提出的城市动态演化(GeoCA-Urban)模型;黎夏等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提出的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ANN-CA)模型;杨亮洁等人[3]提出的基于对象的城市演变(GeoObject-Urban)模型。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CA应用模型,但是均忽视了城市空间的地域异质性,无法突破CA演化规则单一性的限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些模型转换规则的构建具有“静态性”和“整体性”,即转换规则作用于整个元胞空间,且转换规则不随时间发生变化,显然不符合地理现象的空间相关性和动态性特征。目前国内外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学者乔纪纲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虽然提出了基于分区域的CA模型,但是该模型的区域划分过于简单,空间约束条件单薄,仅考虑了重要交通线路对区域的简单划分作用,不能完整表达空间信息。
文中涉及的参考文献如下:
[1]周成虎,孙战利,谢一春.地理元胞自动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黎夏,叶嘉安,刘小平,杨青生.地理模拟系统:元胞自动机与多智能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杨亮洁,薛重生.基于地理实体的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80-84.
[4]周成虎,欧阳,马廷,覃彪.地理系统模拟的CA模型理论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6):833-838.
[5]乔纪纲,何晋强.基于分区域的元胞 自动机及城市扩张模拟[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3):67-70.
[6]李圣权,胡鹏,闫卫阳.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影响范围划分[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7(1):94-97.
[7]罗平,杜清运,雷元新,王涛.地理特征元胞自动机及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6):504-507,512.
[8]张显峰.基于CA的城市扩展动态模拟与预测[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17(1):70.
[9]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0]汪自书,高启辉,刘语凡.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对两侧土地利用影响模式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4):437-442.
[11]Chunyang He,Norio Okada etal.Modeling dynamic urban expansion processes incorporating a potential model with cellular automata.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8,86:79-91.
[12]杨陈照.厦门岛城市元胞自动机转换规则提取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结合地域异质性特征合理划分城市空间,定义不同形态实体的空间作用方式,并针对各个区域构建合理的转换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作用划分的模拟城市扩展的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空间作用划分的模拟城市扩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城市空间作用区域的划分
1-1采用胡鹏地图代数方法度量空间实体到城市中心的空间距离;
1-2分别对城市实体中的点、线、面实体进行区域划分:
a)采用胡鹏地图代数方法进行城市点实体的区域划分;
b)根据道路的等级不同,建立不同半径的缓冲区,并采用地图代数方法进行城市线实体的区域划分;
c)根据加权Voronoi图进行城市面实体的区域划分,并根据城市的中心性强度来确定权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74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