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辅助机场跑道巡视检查的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1625.7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8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樊荣;朱新平;韩松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辅助 机场 跑道 巡视 检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场跑道巡视检查系统,特别是一种利用跑道外可以机动的探测设备实现在非入侵状态下全天候自动实施跑道巡视检查的系统。
背景技术
依据国际民航组织和我国民航局的法律要求,为保证飞行安全,机场当局必须每天对跑道实施多次巡视,检查道面上是否存在外来物体或积水结冰、检查道面是否破损拱起、检查道面标志和灯光是否正常运行等情况。现行的跑道巡视方式是由专门的检查员驾乘车辆低速驶入跑道,目视实施检查。在此种情况下,跑道被人员车辆侵入,必须停止起降飞机。
但是随着机场航班数量的增加、机场布局的复杂化和低能见度条件运行的迫切需求,上述传统的仅依靠检查员在跑道上目视观察的方式已显示出其不足,主要体现在:
(1)航班流量的增加使得跑道长时间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进入跑道实施巡视导致大量的交通延误;
(2)进入跑道实施的检查,如果一旦出现空地联络上的疏漏就会导致严重事故。国内外每年都有多起因为跑道巡视导致的不安全事件;
(3)依靠人员经验和肉眼实施的检查经常出现疏漏,在时间仓促或低能见度条件下更是频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型飞机投入民航运行,起降重量和起降速度的增长对跑道道面条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国内外多次发生因为跑道上的异物扎破飞机轮胎导致的空难事故。
另一方面,为了在跑道外探测道面情况,需要保障探测器有足够的下俯视角以分辨道面情况,即探测器需要保持足够的高度。但是出于飞行安全需要,现行法律严格限制了跑道两侧高于道面的固定物体的位置,严格限制了机场内所有传感器的微波和激光的功率。因此,对于基于固定支架的探测器,其支架必须安装在跑道侧方数百米以外,此种距离已经难以实施全天候探测,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探测精度。
有鉴于以上分析,本发明人针对现有的跑道巡视检查系统进行研究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辅助机场跑道巡视检查的系统,其可解决现有跑道巡视检查中存在的影响飞行安全、工作效率低等局限性,无论机场在何种交通密度和能见度的条件下,都可实现无需飞机暂停起降的自动化巡视检查。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辅助机场跑道巡视检查的系统,包括运动模块、场面探测模块、起降预警模块和监控模块,运动模块在监控模块的控制下进行动作,场面探测模块设于运动模块上,并将采集的数据送入监控模块;起降预警模块设于运动模块上,并将采集的数据送入监控模块。
上述场面探测模块包括数字传感器和摄像机。
上述起降预警模块包括水平置于跑道起飞端的起飞探测器和设于最后进近航段的地面投影线上的降落探测器,且所述起飞探测器和降落探测器的探测方向垂直向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通过科学设计的设备能够同时满足观测和安全运行的要求;通过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全天候条件下跑道道面信息的自动获取和处理,最终使得对跑道道面条件的监控更为精确、安全和高效。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将探测装置设立于跑道外并可在飞机即将起降时自动收缩,实现了机场跑道巡视检查工作不再影响飞机起降,从而消除了巡视检查工作导致的飞行延误,提高了经济效益;
(2)通过可以移动并且可以伸缩的多种模式的探测装置,既保障了飞行安全,又以合理的成本保障了全天候的探测能力和足够的探测精度;
(3)通过引入飞机起降预警设备的数据,实现了自动控制探测开闭时机,从而避免了因为管制员和跑道巡视检查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络错误而导致的跑道入侵事件,提高了机场运作的安全性;
(4)通过引入数字探测装置和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实现了对跑道道面巡视检查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处理,从而减少了巡视检查中可能的人为疏漏,提高了跑道巡视检查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辅助机场跑道巡视检查的系统,包括运动模块、场面探测模块、起降预警模块和监控模块,下面分别介绍。
(1)运动模块
运动模块包括安装架109、运动平台101及102、伸缩支架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16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柱形电池封口体的周向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印花涂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