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信息保护方法及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14375.4 | 申请日: | 2011-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5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川意;颜志超;汪东升;王春露;张天乐;张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L9/00;G06F1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信息 保护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信息保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人们的必备通信工具。用户在享受越来越丰富的移动终端服务的同时,对于终端存储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终端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移动终端信息备份系统,通常把信息备份到本地终端的存储介质中,这样不仅占用了终端原本有限的存储空间,而且其安全性也严重依赖于终端的物理安全,用户终端设备更换或者丢失时,用户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并且由于进行数据备份或恢复时,需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这导致数据备份的效率较低,并且影响了带宽利用率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信息保护方法及系统,其能够保护中端信息的安全,提高数据备份的效率,提高带宽利用率和数据传输的效率,避免因终端替换或丢失等原因造成数据信息损失。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信息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移动终端发送包含有关键字的控制消息;
B:移动终端接收所述控制消息;
C:移动终端执行与所接收控制消息中关键字对应的数据备份、数据恢复、锁屏或者数据删除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执行数据备份操作,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11:移动终端基于差量的方法向后台上传备份信息;
C12:后台对所述备份信息进行加密;
C13:后台根据配置的冗余纠错码将备份信息的密文切分成若干个数据块;
C14:将数据块分发到各存储节点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执行数据恢复操作,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21:后台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具有访问其欲恢复的文件的权限;
C22:若有,后台则查询所述文件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得到相应数据块的ID;
C23:后台通过所获ID查询数据块的路由信息,而后基于差量的方法读取一定数量的数据块,并缓存到Gate节点中;
C24:后台对所述文件进行纠错解码,恢复所述文件的完整密文;
C25:后台将所述密文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对密文解密。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执行数据删除操作,进一步包括:
将新的数据写到原数据存储的物理介质上,使原有的数据被覆盖。
优选地,所述基于差量的方法,包括:只对上次操作时间至本次操作时间这一时间段内被修改的数据进行备份或恢复。
一种实现前述方法的移动终端信息保护系统,包括: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包含有关键字的控制消息;
消息接收模块,用于使移动终端接收所述控制消息;
执行模块,用于使移动终端执行与所接收控制消息中关键字对应的数据备份、数据恢复、锁屏或者数据删除操作。
优选地,所述执行模块包括数据备份模块,所述数据备份模块包括:
上传模块,用于移动终端基于差量的方法向后台上传备份信息;
加密模块,用于后台对备份信息进行加密;
密文切分模块,用于后台根据配置的冗余纠错码将备份信息的密文切分成若干个数据块;
数据块分发模块,用于将数据块分发到各存储节点中。
优选地,所述执行模块包括数据恢复模块,所述数据恢复模块包括:
权限判断模块,用于后台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具有访问其欲恢复的文件的权限;
查询模块,用于后台查询文件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得到相应数据块的ID;
读取缓存模块,用于后台通过数据块的ID查询数据块的路由信息,而后基于差量的方法读取一定数量的数据块,并缓存到Gate节点中;
解码恢复模块,用于后台对文件进行纠错解码,恢复文件的完整密文;
密文发送模块,用于后台将所述密文发送给移动终端。
优选地,所述执行模块包括数据删除模块,所述数据删除模块包括:
数据覆盖模块,用于将新的数据写到原数据存储的物理介质上,使原有的数据被覆盖。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差量处理模块,用于只对上次操作时间至本次操作时间这一时间段内被修改的数据进行备份或恢复。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43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