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羟钴胺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7725.4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拴兵;王玉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玉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23/00 | 分类号: | C07H23/00;C07H1/00;C07C53/10;C07C51/41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555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羟钴胺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制备羟钴胺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羟钴胺盐包括羟钴胺醋酸盐、羟钴胺盐酸盐、羟钴胺硫酸盐,它们是维生素B12系列产品,被收录在欧洲药典中,因其在体内存留时间长,故被称为长效B12,它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八面体结构,羟钴胺醋酸盐的分子式为:C64H93CoN13O17P,分子量为1406;羟钴胺盐酸盐的分子式为:C62H90CLCoN13O15P,分子量为:1383,羟钴胺硫酸盐C124H180Co2N26O34P2S,分子量为:2791。羟钴胺盐为暗红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吸湿性强,属于维生素类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维生素B12缺乏症,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及巨幼红细胞贫血,大剂量注射可用于治疗急性氰化钠中毒,烟草毒弱视和Leber氏视神经萎缩。
目前,羟钴胺盐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以氰钴胺为前体加入化学试剂进行化学反应,之后提取方法为溶媒法,即:用苯酚-氯仿及丙酮、四氯化碳抽提后,将溶液用羟钴胺盐相应的酸调PH使之转化为相应的羟钴胺盐,后经静态结晶、抽滤干燥后得到羟钴胺盐。溶媒法制备羟钴胺盐的工艺,由于其采用大量有机溶媒,工艺操作复杂,环境污染重,职业危害大,已不被采用。
(2)采用的前体为氰钴胺,反应中加入例如偏亚硫酸盐、氨基磺酸、亚硝酸钠、冰醋酸等化学试剂,控制一定温度反应6~9h后得到羟钴胺的反应液,然后经大孔树脂柱吸附、解析后,将溶液用羟钴胺盐相应的酸调PH使之转化为相应的羟钴胺盐,后经静态结晶、抽滤干燥后得到羟钴胺盐。该工艺的缺点在于:由于氰钴胺为前体,其性质稳定,反应中需加入4种以上的化学物质促使反应完成,同时在反应中须严格控制温度、PH,因此,反应不易控制,且产物较复杂。同时由于化学试剂的过量加入,其残留物或同系物的产生给后序提取增加了难度,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反应时由氰钴胺脱离下的氰根需在反应或后续提取中完全去除,职业防护要求严格;另外,在提取工艺中缺乏展层工艺,大孔树脂的作用仅是用于浓缩产品,因此,产品纯度较低。同时,该工艺的缺点还在于由于反应中加入冰醋酸保证反应的PH,因此在反应时已生成部分羟钴胺醋酸盐,而在制备羟钴胺盐酸盐、羟钴胺硫酸盐等其它盐的形式时,需在结晶原液中加入相应的酸进行二次转化,不但工艺长,而且由于转化不彻底,羟钴胺醋酸盐又成为杂质,且后续除杂仅有结晶一步工艺,因此,产品杂质高,目前,欧洲药典规定的指标为:含量≥96~102%,有关物质≤5%。另外,由于结晶采用静态结晶,结晶时间长,在24h以上。上述工艺的操作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收率较低,产品杂质较高,产废量较大,环保投入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羟钴胺盐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高,对环境友好,能够极大的提高产品的收率和纯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羟钴胺盐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A、取甲钴胺,溶解,调PH为3.0~5.0,得到待反应液;
B、搅拌状态下,经强光照射,使甲钴胺转化为羟钴胺盐,得到反应液;
C、反应液经大孔树脂吸附、水洗、展层剂展层、解析剂解析后得到结晶原液;
D、搅拌状态下,向结晶原液中加入丙酮,动态结晶1~2h后,静置4~5h,抽滤、洗涤、干燥,得到羟钴胺盐成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A中控制待反应液的浓度为1500~5000μg/ml。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A中调PH所用的酸为3~10%的盐酸或10~30%的醋酸或3~7%的硫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B中强光照射采用可见光光源,光照强度为12000~40000LX。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C中所述的展层剂为3~10%丙酮水溶液;所述的解析剂为30~50%的丙酮水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D中动态结晶时的机械搅拌转速为30~70rpm。
本发明中,所述羟钴胺盐为羟钴胺醋酸盐、羟钴胺盐酸盐或羟钴胺硫酸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玉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玉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7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吨位双肢钢混组合环保支撑结构
- 下一篇:数据同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