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层ITO的布线结构及定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6998.7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3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樊永召;朱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层 ito 布线 结构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TO的布线结构,尤其是指单层ITO的布线结构及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ITO(铟锡氧化物)是一种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材料,目前,其在仪器仪表、计算机、电子表、游戏机和家用电器等领域都有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市场上大热的电容式触摸屏也是利用ITO来完成侦测触摸的动作,而电容触摸屏上ITO的布线一般是双层,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电场,当使用者触摸时,表面行或列的交叉处感应单元的互电容(也称耦合电容)会有变化,根据上述变化最终可检测出触摸点的具体位置。
常见的双层ITO的结构是菱形结构,其双层ITO分别布设在玻璃基板的同侧面上,为了避免电极之间的相互导通,所以需要在玻璃基板上设置桥接点,这样就可将双层ITO布设在玻璃基板的同一侧面上。虽然上述方法实现了侦测触摸的动作,但是这种采用双层ITO的触摸屏结构,不但工艺复杂,而且桥接处容易损坏,产品良率低,导致成本升高。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部分厂商将ITO的结构设置成矩形,然后双面设置在玻璃基板的两层,如此以来,工艺的确的简单了很多,而且提高了产品良率,但是仍旧采用的是双层ITO的布线结构,ITO本身成本就较高,再加上双层的结构,使由此形成触摸屏的厚度也就增加了。如果能够克服双层ITO布图结构带来的局限性,所以无论是从成本上还是触摸屏的结构上考虑,单层ITO均具有更多优势。
因此需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更加简便的ITO的布线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单层ITO的布线结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单层ITO的布线结构,相对双层ITO的布线而言,制造工艺更加简单,所以成本低廉,再者,由单层ITO组成的触摸屏厚度较薄,功能上相互匹配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述单层ITO布线的第一种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所述触控后感应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所示,发明涉及单层ITO的布线结构,所述ITO层1由若干个触控电极块10组成,形成若干纵行和纵列,即每个纵行或者纵列均由复数个触控电极块10组成;每个触控电极块10均呈矩形,为了方便的计算触碰点的位置,均设置成正方形,所有电极块10均通过导线连接到触控芯片11的相应引脚上。
所述ITO层1扫描时,逐次扫描纵行和纵列,每次同时扫描两行或者两列,并获取其差值。设单层ITO层1有A行B列,先扫描纵行时,首先分别将第一行和第二行中所有触控电极块10在芯片内部设置成导通形式,即将第一行中的所有电极块10设置成导通形式,然后将第二行中的所有电极块10设置成导通形式。第一次扫描时,若第一行设置为扫描端,则依次顺序相邻的第二行设置为参考端,此时其它电极块10均悬空或者接地;第二次扫描时,继续分别将第二行和第三行中所有触控电极块10在芯片内部设置成导通形式,若将第二行设置为扫描端,则依次顺序相邻的第三行就为参考端,此时其它电极块10均悬空或者接地;依次顺序扫描直至扫描到第A-1行为止。
根据上述扫描方法记录每次扫描后获得的数据,由上述数据就形成了如图2所述感应量数值变化的抛物线,首先检测所述电极块10扫描后产生的数据,分别找出所述电极块10所连接的扫描线上所产生数据中的最大、最小感应值,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最大、最小感应值作进一步的判断和处理。设在所述电极层1上的电极块10所连接的扫描线上都侦测到了数据,且出现了最大感应值M以及最小感应值N,其中,最大感应值M为正值,最小感应值N为负值;然后接着判断与电极块10所连接的扫描线上所产生的最大感应值M是否大于提前预设的正门槛感应值M0,所产生的最小感应值N是否小于提前预设的负门槛感应值N0,即判断最大感应值M是否大于正门槛感应值M0,同时最小感应值N是否小于负门槛感应值N0;若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再继续检查上述最大、最小感应值M、N之间是否有穿越零感应值;若任意相邻的最大、最小感应值M、N之间穿越了零感应值,则表明有触控对象触碰,且穿越零感应值的点就是触碰点位置坐标,从图2可以看出,只有感应值为M和N的最大、最小感应值之间满足了穿越零感应值的条件,则说明这个位置有触控对象触碰,且该穿越零感应值的位置即是触控对象触碰所述单层ITO的位置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6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