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新口服固体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97280.6 | 申请日: | 2011-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5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马鹰军;钟正明;王小树;罗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锦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1/549 | 分类号: | A61K31/549;A61K31/4422;A61K31/41;A61K9/28;A61K9/48;A61P9/12;C07D285/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杨建君 |
| 地址: | 570216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新 口服 固体 药用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包含氢氯噻嗪、缬沙坦和左旋氨氯地平的全新口服固体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进行了抽样普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1.26%,比1979-1990年10年间增高25%,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超过1.3亿。而且,这种升高的势头仍在持续。统计资料还显示,高血压治疗率城市为17.4%,农村为5.4%;控制率(经治疗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仅2.9%。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高,但治疗率、控制率低,形成巨大反差。据WHO预测,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患者,已刻不容缓。
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可产生严重损害,积极降压治疗能显著减低主要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需要用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靶血压水平。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小剂量联合应用不同种类降压药物比单用较大剂量的某一种药物降压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联合治疗可提高降压疗效,中和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防止单药治疗时血压降低触发的代偿反应,增加患者的耐受性,提高顺从性。
左旋氨氯地平属于长效二氢吡啶(DHP)类钙拮抗药,是在氨氯地平基础上拆分出的,其药效是消旋氨氯地平的2倍,左旋氨氯地平有保护EH患者肾功能的作用,不仅依赖于系统血压的下降。还由于该药能持久扩张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改善肾脏缺血,阻止肾血管和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紊乱,减轻肾脏肥大,减小系膜组织对大分子物质捕获,抑制自由基形成,减弱生长因子有丝分裂反应,改善线粒体钙负荷及降低肾单位代谢均对肾脏有益。左旋氨氯地平具备起效缓慢、作用时间长、谷峰比值高的特点,临床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左旋氨氯地平可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跨膜转移,减少钙离子内流,使心肌及血管平滑肌松弛,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调节细胞胆固醇代身,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抑制生长因子促血管平滑肌增 生,减慢单核细胞侵润及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左旋氨氯地平主要作用于周血管,也可作用于冠状动脉和肾动脉,与受体部位作用缓慢,血管扩张作用平稳,对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收缩力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心脏负荷,逆转心室肥厚,并对血糖、血脂及血清电解质无不良影响。
左旋氨氯地平为新一代钙通道阻滞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及纠正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状态。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血管药物之一,广泛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除硝苯地平外,所有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都有手性结构,而其对映体生物活性常常不同,甚至相反。氨氯地平(amlodipine)是临床常用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对映体。左旋氨氯地平是氨氯地平的更新换代产品,通过手性拆分技术获得,无毒且有降压作用,右旋氨氯地平毒性大而无降压作用。因此,左旋氨氯地平可能比氨氯地平更有效,安全性更高。左旋氨氯地平具备起效缓慢、作用时间长、谷峰比值高的特点,临床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化学名称:(s)(-)3-乙基-5-甲基-2-(2-氨乙氧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5-吡啶二羧酸酯苯磺酸盐。分子式:C20H25N2O5Cl·C6H6O3S,分子量:567.1。
缬沙坦,化学名:(S)-N-戊酰基-N-{[2’-(1H-四氮唑-5-基)[1,1’-联苯]-4-基]甲基}-缬氨酸,分子式:C24H29N5O3,分子量:435.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锦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南锦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7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距离屏幕互动标准答题系统
- 下一篇:内燃机的气缸盖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