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玫瑰香型皮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6432.0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8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胡静;肖作兵;周如隽;邓维钧;牛云蔚;朱建才;王明熙;李臻;马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14C9/00 | 分类号: | C14C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玫瑰 香型 皮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玫瑰香型皮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涉及采用湿加工工艺加工一种玫瑰香型皮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革工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芳香皮革已成为功能性皮革的发展趋势之一。将芳香与皮革相结合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手段,也是消费者和皮革行业的共同需求。芳香皮革香气宜人、档次高,可用在汽车坐垫革、沙发革、服装革、箱包革等产品上,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玫瑰香精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主要应用于纺织、皮革等日用消费品中,对终端产品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皮革加香是直接将香精喷涂于成革表面,但易造成表面不均匀,色斑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玫瑰香型皮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玫瑰香型皮革,具有特征玫瑰香气,整体香气宜人,具有较好的香气缓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玫瑰香型皮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即将皮革称重后加入一定量的水恒温搅拌一定时间后用碱液调pH为5~7,随后加入一定量的玫瑰香精胶囊,再进行恒温搅拌一定时间后取出在自然通风处晾干,即得一种玫瑰香型皮革。其具体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复鞣染色加脂后的皮革,控制皮革与水的质量比即m皮革:m水为1: 7.5~10进行回湿处理,在温度为30~40℃,转速为600~800 r/min时,回湿6~8h,得体系1;
所述的皮革为牛皮、羊皮或猪皮;
(2)、用质量分数为0.5%的碳酸氢钠溶液调节步骤(1)所得的体系1的pH为5~ 7,随后加入玫瑰香精胶囊,控制玫瑰香精胶囊与皮革的质量比,即m香精:m皮革为3~8:1,得体系2,将体系2升温至40~60℃,转速为600~1200 r/min,加香 6~9h后将加香后皮革取出在自然通风处晾干,即得一种玫瑰香型皮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玫瑰香型皮革,由于采用湿加工工艺进行制备,在湿加工工段对皮革加香,使香精胶囊直接渗入皮胶原内部,可有效提高香精的缓释效果。制备的玫瑰香型皮革的香精利用率高达34.92%,香气圆润宜人,玫瑰香气显著,可有效改善皮革原有气味;经40天放置后,玫瑰香型皮革的玫瑰香气仍较显著,香气没有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香气缓释性。
本发明的一种玫瑰香型皮革,减少了皮革异味,使皮革长期散发出淡淡的令人愉快的香气,能够显著提高皮革品质及档次,也起到了一定的保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玫瑰香型皮革制备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玫瑰香精胶囊为平均粒径为91 nm, 粒度分布系数为0.034的纳米玫瑰香精胶囊乳液,其制备方法(参见专利:201010147881.1)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在烧杯中加入 0.4重量份数的玫瑰香精和 2.0重量份数的吐温20,混合在磁力搅拌1100r/min的速度下充分搅拌5min,并向烧杯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继续相同速度搅拌,直至乳液均一;
然后,在磁力搅拌下缓慢滴加1 mol/L 的盐酸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2.0,接着缓慢加入0.8重量份数的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边滴加边搅拌,滴加完毕,封闭瓶口,持续搅拌,使其充分聚合,2h后终止反应,用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7.0,继续搅拌0.5h,即得平均粒径为91 nm, 粒度分布系数为0.034的纳米玫瑰香精胶囊乳液。
本发明所用的复鞣染色加脂后的牛皮、羊皮购自河北东明皮革有限公司、猪皮购自广西省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
本发明的一种玫瑰香型皮革的加香香精利用率测定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JHT-21紫外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进行测定,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ω ——皮革加香香精利用率;
C0——加香前纳米香精整理液中香精浓度;
Ca——加香后整理液中残留香精浓度。
实施例1
一种玫瑰香型皮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64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