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91751.2 | 申请日: | 201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3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 发明(设计)人: | 马骏;郑东晟;杨昆;吉春红;张学发;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小粤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压 溶气气浮 多重 气泡 混合 系统 | ||
1.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包括溶气释放装置和气浮槽(1);所述气浮槽(1)包括接触室(11)和分离室(12);所述接触室(11)的侧壁上插入有污水进水管(4);所述溶气释放装置设置于所述气浮槽(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微小气泡释放器(21)和大气泡释放器(22);
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21)设置于所述气浮槽的接触室(11)内,并靠近所述接触室(11)底部;
所述大气泡释放器(22)设置于所述气浮槽的分离室(12)内,并靠近所述分离室(12)的底部;
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21)和所述大气泡释放器(22)均连接有溶气水导入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21)为内部中空的球状容器,所述球状容器上设置有气液导入孔和喷射孔(211);所述溶气水导入管(5)插入所述气液导入孔内;溶气水从溶气水导入管(5)进入到所述球状容器内部,然后从喷射孔(211)内喷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21)所释放的气泡的直径为20微米至8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进药装置,所述进药装置包括药槽(31)和进药管(32);所述进药管(32)的一端与所述药槽(31)相连,所述进药管(32)的另一端管口插入所述接触室(11)或分离室(12)内,将药注入到接触室(11)或分离室(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气泡释放器(22)包括穿孔管或减压阀;所述穿孔管或减压阀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大气泡释放器(22)所释放的气泡的直径为毫米级或厘米级。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21)或所述大气泡释放器(22)所相连的所述溶气水导入管(5)上,设置有控制阀(6)或压力表(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浮槽分离室(12)的水面以下,靠近所述接触室(11)的一侧,设置有竖直的导流板(26),所述导流板(26)可以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浮槽分离室(12)的水面以下,设置有多重排列的竖直管(23),所述竖直管(23)的直径大于所述大气泡释放器(22)所释放出的气泡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列的竖直管(23)的顶端四周设置有一漏斗型的气泡扩散斗(24);所述排列的竖直管(23)的底端四周设置有一倒立的漏斗型的气泡收集斗(2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排列的竖直管(23)的上端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气浮槽分离室(12)的水面以上位置时,调整所述排列的竖直管(23)露出水面的高度,使水中的浮渣自动流出所述分离室(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17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熄炉斜道区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有多个疏水阀的热交换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