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5401.5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0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丹野笃;城座彩子;小川史郎;藤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9/00 | 分类号: | B60C19/00;B60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内表面设有用于按需将附件、如吸音器附接至其上的钩环固定件,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防止钩环固定件的卡合元件由于硫化用胎囊(vulcanizing bladder)的压力而被压挤。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内表面设有钩环固定件以用于将附件、如吸音器容易地附接在该钩环固定件上的充气轮胎(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6-044503)。在该充气轮胎中,在腔内设有吸音器以减小在腔的内部产生的共鸣。根据这种具有附接至其上的钩环固定件的充气轮胎,能够按需容易地附接或拆掉附件、如吸音器。
然而,当充气轮胎在钩环固定件被附接至轮胎的内表面上的情况下被硫化时,产生了钩环固定件的卡合元件由于硫化用胎囊的压力而被压挤的问题。然后,在钩环固定件的卡合元件被压挤时,通过钩环固定件而附接至轮胎内表面上的附件、如消音器的稳定性下降,并且当该轮胎运转时附件容易从被附接位置脱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防止钩环固定件的卡合元件在钩环固定件附接在轮胎的内表面上时由于硫化用胎囊的压力而被压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包括钩环固定件,该钩环固定件包括设置在基部的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卡合元件,其中,钩环固定件的基部附接在轮胎的内表面上,使得该卡合元件位于轮胎的内腔一侧,并且在钩环固定件的基部的一个表面上设置凸出部,以防止卡合元件被压挤。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对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方面的重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子午线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使用的钩环固定件的一个实例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使用的钩环固定件的另一个实例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使用的钩环固定件的又一个实例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使用的钩环固定件的再一个实例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所使用的钩环固定件的另一个实例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所使用的钩环固定件的又一个实例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所使用的钩环固定件的再一个实例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所使用的钩环固定件的另一个实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构造。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图2示出本发明所使用的钩环固定件的一实例。
图1中示出胎面1、侧壁2和胎圈3。在一对左、右胎圈3、3之间悬置有胎体层4。胎体层4围绕配置在各胎圈3上的胎圈芯5,从轮胎的内侧向轮胎的外侧卷起。另外,在靠近轮胎的与胎体层4相关的内腔的部分上配置内衬层6。另一方面,在胎体层4的外周缘一侧嵌入胎面1中多个带束层7。
在该充气轮胎中,在轮胎的内表面S的与胎面1相对应的区域中安装有钩环固定件10。如图2所示,钩环固定件10具有在板状基部11的一个表面11a上设置有多个卡合元件12的结构。卡合元件12在轮胎周向C上形成一列,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W上配置成多列。没有具体限定每个卡合元件12的形状。例如,如图中所示,卡合部分可具有T形形状——该T形形状的前端分岔,以沿钩环固定件10的平面方向延伸——或箭头形状(包括两段式箭头形状)。
此外,在钩环固定件10的基部11的一个表面11a上设置凸出部(凸缘)15,以防止卡合元件12被压挤。钩环固定件10的基部11通过硫化作用粘附在轮胎的内表面S上,并且卡合元件12面向轮胎的内腔。然而,由于钩环固定件10在轮胎硫化时被硫化用胎囊迫压,因此在卡合元件12上沿轮胎径向施加有压力。当凸出部15在基部11的一个表面11a上以并行的方式设置成使得由凸出部15承受硫化用胎囊的压力时,可防止卡合元件12被压挤。为了防止卡合元件12被压挤,突出部15在沿高度方向的中心处的横截面积设置成卡合元件12在沿高度方向的中心处的横截面积的2倍或更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54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质粉煤灰多排孔自保温砌块
-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控制器及其线路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