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中心点规则化的起伏地表动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7371.9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3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罗红明;何光明;陈爱萍;刘鸿;曹中林;吕文彪;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郭鸿禧;苑军茹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中心点 规则化 起伏 地表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地震勘探领域的起伏地表动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动校正处理方法研究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长期存在但在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在实际的地震资料动校正处理中,由于实际地表起伏不平,有时高差还相当大,通常先采用静校正处理将地表低速层进行剥离和填充处理,以达到满足或接近水平层状的假设前提。但对于复杂地表探区,静校正一般无法有效解决近地表问题,必须基于起伏地表实现炮检时差的分别校正。
动校正处理理论是在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的条件下,利用单平方根动校正公式实现正常时差校正。然而目前的动校正只考虑了地表炮检的几何关系,是在基于地面水平的假设前提下进行计算的。地震数据的炮检中心点的位置没有考虑地表起伏能够引起位置偏移的因素,因而也没有考虑实际采集中炮检中心点的偏移会对计算的校正时差产生的影响,难以做到准确计算炮检的动校正时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必然存在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的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心点规则化的起伏地表动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真实地表面上的实际炮点(S)和实际检波点(R)的位置,计算反射面上的实际反射点(O)的位置,以完成对炮检中心点(O’)的中心点规则化处理,其中,所述实际反射点(O)是反射面上将从实际炮点(S)发出的地震波射线中的一道反射到实际检波点(R)的位置,炮检中心点(O’)是反射面上的理论反射点,是指实际炮点(S)在所述反射面上的投影点(G)与实际检波点(R)在所述反射面上的投影点(H)之间的连线的中点;使用计算的实际反射点(O)的位置以及实际炮点(S)的零偏移距时间和实际检波点(R)的零偏移距时间,分别计算实际炮点(S)和实际检波点(R)的炮点动校正量和检波点动校正量;使用计算的炮点动校正量和检波点动校正量分别对实际炮点(S)和实际检波点(R)进行起伏地表动校正。
在进行起伏地表动校正之前,可通过将固定面上的炮点(S’)和检波点(R’)分别校正到真实地表面上的实际炮点(S)和实际检波点(R)来获得实际炮点(S)的零偏移距时间和实际检波点(R)的零偏移距时间。
可使用静校正处理将固定面上的炮点(S’)和检波点(R’)分别校正到真实地表面上的实际炮点(S)和实际检波点(R)。
可如下计算所述炮点动校正量ΔTS:
其中,TSO表示地震波射线从实际炮点(S)经过地层到达实际反射点(O)花费的时间,TSG是实际炮点(S)的零偏移距时间,表示地震波射线从实际炮点(S)经过地层垂直向下到达反射面上的对应点(G)需要的时间,lGO表示点(G)与实际反射点(O)之间的距离,V表示通过速度分析方法获得的地表与反射面之间的均方根速度,并可如下计算所述检波点动校正量ΔT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73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蜜苹果醋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旋转弹三轴角速率测量方法